女性主義不等於女權|讓世界充滿敵意的…是舊觀念的惡性循環與生理性別二元對立

azure1726 發表於 2023-02-28

"現在這個時刻,我們應該將性別視為程度不一的光譜,而非對立的特質。" "It is time that we all perceive gender on a spectrum not as two opposing sets of ideals."

在並非時刻關注社會議題的我心中,艾瑪華森的這句話,是關於「女性主義」這個議題,最認同也最喜歡的一句話。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本為女性發聲的書,書中描述金智英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的性別差異,藉由金智英的細膩心思談及家庭地位、職涯、身份的生理限制以及由女性持家的刻板印象,內容真實且鉅細靡遺地寫出身為女性的困難與不被理解。

但閱讀的同時,我總想著,在女性的對面,要破除的敵人不該是男性,而是普世印象中根深蒂固的舊觀念,因為不分男女,我們同樣在社會期待與既定印象裡傷痕累累,也都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

那些以《…女人…》或《…男人…》為主題的毒雞湯文,把所有人分為兩類,彷彿用生理性別就能辨別世界上幾十億人的能力、性格與義務。

「男主外、女主內」像是流傳千年的詛咒,讓好勝不服輸的女孩倍受束縛、英雄無用武之地,也讓柔軟細膩或持家的男孩被貼上「娘」或「無用」的標籤,也都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

////

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一書中,世人對「母親」養育孩子的高度期待,這種默默犧牲許多卻經常不被理解的身份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長久以來忍氣吞聲又內斂的金智英。

書中提到: 自從成為全職主婦以後,金智英最深刻的體悟是: 人們對「持家」的雙重定義。有時持家會被看作是「整天在家裡閒著沒事做」,充滿著貶意和歧視;有時則被看作是「養活一家老小的事」,把妳捧得高高在上,卻又不會用金錢來換算這件事情,因為一旦有了定價,勢必就得有人支付。

金智英耿耿於懷的「媽蟲」,同時也是作者趙南柱女士書寫這本書的契機,結合英文「mom」和「蟲」的新造單字,這個帶著貶義的詞在南韓近年來越發嚴重的性別對立中被無限放大,形容的對象從無法教育孩子的媽媽擴大到所有的母親。

不可否認的,在社群普及的年代裡酸民無處不在,用諷刺的語句掩飾自己的自卑,把所有看起來過得比自己好的人都當作敵人,胡亂開火。

但我認為,比起赤裸裸的惡意,更多出於羨慕與善意卻傷人的話語來自我們無法真正知道別人的困境與煩惱,故事裡同事羨慕金智英可以晚30分鐘上班或者鄭代賢出於善意卻讓金智英暴走的對話,也都是出於無知。

每種身份都有自己的困難與難處,就如同每種職業都有辛苦的地方,人經常只看見自己失去的並羨慕著別人的生活過得比自己更好,然後將羨慕化成刺耳的語言,建築成相互無法理解的對立。

誠如書中提及: 經濟不景氣、高物價、惡劣的職場環境……其實人生中的各種苦難,誰都會面臨,無關性別,只是許多人不願承認這點。

我們都能對自己身邊的人充滿心疼,卻無法共情所有人。 好比最後心理醫生的自白裡,暗自決定了下一個女員工要找單身未婚的一樣,他心疼著自己的妻子,卻無法同樣對待自己的員工。

逆風的說,本質上平等並不存在,無論是貧與富、男與女、上與下,因為人身上有太多生理或環境的限制。 但儘管平等不切實際,我們卻可以從自身開始做到不輕視與不仇視,別用既定印象去定義一個人或一件事,對於旁人就能有更多的理解與體諒。

這很困難,像我經常在事後才反省自己,但積累的砂子能堆砌成塔,從小事一點一點的改變也可能積累成巨大的成果。

或許哪天,如這本書作者所言,能讓女孩們不再因為生理性別而受傷,當然男孩也是。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