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應該是最喜歡的一本。
久久的寒意。悲憤青年一心認為自己將死,所以才回到那個他一直不喜歡的家鄉等死。提到卡夫卡寫給父親的信,因為剛看過這本所以又有了一番共鳴。和牧師的辯論讓人想到異鄉人裡主角在牢裡和神父的辯論。很有意思的一篇。
家的慰藉。可能是已經熟悉作者的風格,所以篇名取這樣讓人直覺內容一定跟慰藉無關(笑)。這篇苦主是兒子,母親想接一位陌生少女回家體驗家的慰藉,殊不知引發了家庭戰爭。結局有點慘吶。
瘸子應該優先。這篇跟上篇視角類似,換成一位鰥夫想帶一位他輔導的少年回家。這篇我看了非常難過,因為這位父親的兒子才十歲,他卻已經對他的人生判了無用之刑;另一方面,他馬上自認在輔導少年身上看到無窮希望,覺得他會比親生兒子還要令他驕傲,殊不知根本是從頭就被耍得團團轉。十歲兒子諾頓的喪母之痛從沒被撫慰到,反而一直遭到父親冷落和看不起,難怪諾頓從望遠鏡的世界開始解離,最後走向了悲劇。說實話,有這種父親,早點和去了的母親團聚或許更溫暖吧?這篇後勁太強了,諾頓最後的身影深深印在我腦中……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