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紛紛滿眼花(上)》的書評

987340780 發表於 2018-10-06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之历法历注[1]。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同时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阴”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阳”是以地球自冬至绕太阳公转一圈为基准确定岁实,每回归年约365.2422日,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其中:

春分是于黄经(太阳经度或天球经度)0°(春分点)。 夏至是于在太阳到达黄经90°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白昼最长)。 秋分是于黄经180°(秋分点)。 冬至是于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 一年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历法将一日划分为二十四小时,两者数字同为24。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