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沒人掛點的短篇小說連作,也是我第一本譽田哲也。雖說已經透過電視劇接觸過此為作者,但閱讀文字還是頭一次。可能因為都是以女刑警擔任主角,難免被拿來跟作者的另一系列主角姬川鈴子做比較,但比起姬川在男人的世界裡懷著怒氣橫衝直撞,我更喜歡四十二歲大嬸魚住久江邊抱怨邊接下案件的樣子。 這個系列的主旨已經說得滿清楚,比起待在搜查一課專門辦理刑事案,主角認為自己更適合在轄區分局辦「還沒有人死掉」的案子。當然,在已經發生憾事之後追緝兇手也是很重要的事,不過將兇手拿緝到案是為了避免「再有活著的人死去」,及時救援人命與人生,這是魚住久江身為警察的堅固信念。所以即使是微小的蛛絲馬跡,即使只要遇到被害人是女性就會被推出去調查,對她而言有人活命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除了案件本身的意義之外,主角的戀愛故事也很引人好奇。年輕不懂事時,曾與金本發生一夜情,走過怎麼樣的路不曉得,總之四十二歲的現在仍舊單身。在第三個短篇中登場的峰岸比久江年輕十歲,卻好像十分嚮往、景仰久江而轉調至練馬分局。那份情感是否比後輩與前輩的關係多一些?總覺得峰岸的態度就是有那麼點不同⋯⋯看久江略帶苦惱的樣子就覺得很有意思,嘻嘻。 隨手再翻了一下每個短篇,發現幾乎都是以「愛」為主的故事:雖然我們愛的他/她不一定愛我們,比如〈愛你一百年〉,但有一種付出是不求回報的,只希望守護對方過得好,即使必須為此殺人。或是對彼此孕育出孩子深信不疑是出於「愛」,最後卻發現另一半竟將孩子取名為舊愛的名字的〈托卵(Brood Parasite)〉,無法用言語說明的憤怒與傷痛讓妻子刺傷丈夫,雖然錯在丈夫,他的「罪」卻無法受到制裁。又或是〈公車站〉,很訝異在這樣一本(警察)推理小說中會出現描寫同性戀之苦的愛。〈為了某個人〉則是希望遇到瓶頸的年輕人都能看看,說教的部分僅點到為止,工作的意義必須由自身去思考,而魚住久江已經確立了一個清楚的典範。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