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共讀與實踐

O’爸爸 發表於 2022-10-10

這書介紹如何組織讀書會,並提出了形形式式的組織方法。特別之處是每種組織方法均十分重視學習成效。

對作者而言,重視學習成效既能令參與者,活學活用,有所卑益,又能延續讀書會,繼續發掘不同的議題。 他提出了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三一」法則 - 系統地組織學習心得以彰顯成效。這法則可以是讀書會的活動之一,也適用於平日閱讀。

胡適除了提出在閱讀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外,還有「手到」,即寫筆記。同時期的蔡元培也提及「專讀」與「多寫」的閱讀方法。可想而知,閱讀後整理思緒,好好組織紀錄所習所得,都是讀書人的指定動作,也是融匯貫通的必經階段。

針對忙碌的現代人及海量的書籍,林揚程為讀後知識整理設計了 「一三一」法則:

一:一段話詳細介紹書的內容 三:找出書中(兩)三個重點(知識點) 一:一個應用在生活/工作的做法(實踐)

最後一個「一」是前人較少提及,或因「經世」及知識救國在胡、蔡二人的時空是閱讀的預設目的。而在強調學以致用,講求效益的世代,林氏精心加了這個「一」,強調「……讀完之後,我們的行為和認知是否產生了不一樣的轉變。」這可謂在前人的肩膀上再下一城。

顯然而見,這個「一」不只是在引導讀者如何將知識生活化,又或者重申「讀一本,做一項」的精神,還在協助讀者計劃實踐知識,視現學習效果。這樣,讀者就會逐步形成持續閱讀及參與讀書會的內在需求。

最後,林氏在書中多次強調,設計讀書會時,參與者應否需要在事前完成閱讀也相當關鍵。這須視乎對像而定,不必一概而論。若讀書會是給予沒有興趣閱讀的人,那就沒有必有要求他們來之前便完成閱讀,這只會圖添參與者的壓力。領導員應做好分享、分組和引導的工作,與參與者一同完成閱讀。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