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就是「冥王」,Pluto,「鈽」(Plutonium)。當年在日本長崎,投下的就是鈽彈,代號是「胖子」。在廣島的則是鈾彈,代號是「小男孩」。 曾經,歷史上有一度,主流輿論認真的以為,核能是廉價、乾淨、安全的能源。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Atom Boy。但在美國市場卻不知為何偷天換日成太空男孩,Astro Boy)還是當時用以推廣「原子力」的作品。據說晚年手塚治虫對此曾表示遺憾。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嘗受核彈攻擊的國家,日後卻成為核能的信徒,《冥核》也直言這個矛盾,推測是轉向了權力的崇拜。從「核」到「原子」,選用的字眼則顯示戰後日本「原子力」的推廣者,亟欲抹滅兩者關連的痕跡。 作者選用的意象真好。冥與核,無色無味的地獄變相圖。核的可怖來自於它的「非古典危害」:它不是利刃劈砍、銳物刺穿,不是碰撞、撕裂、拗折……不是物理上可視、著身後器質性可辨識的傷害(比如傷口)。真跡古圖與魔魅鈾礦、連續殺人與輻射傷害,雖稍嫌刻意,卻是象徵性十足的連結。 最後,很欣慰(?)看到尹清楓命案。以作者表現的博學,是不可能漏放的。但也因為落筆慧黠,一拈即放,許多話題舉重若輕就過了。不過隨著小說佈局一一現形,也就與現實中的尹案愈發相像。案件中的關係人幾乎都死光了,不是死於意外、就是自殺、或者「突然」病死,牽涉範圍廣達台、法、美,年代橫跨二十年,怎麼看都有蹊蹺,但如今似乎註定永遠是懸案了。 尹案來自利益龐大的軍購案。《冥核》則直指核能衍生出來的軍事機密、電廠興建、土地利益……株連之深,彷彿尹清楓案在現實裡可能展演的另一個鏡像,小說只是提前(?)進行了寓言/預言般的演繹。 修過科技與社會的人,可能不太輕易接受「物質都中立,好壞在人心」的說法。不過作為理解現實的簡化說法,雖不中亦不遠矣。由於這是一部解謎追蹤小說,說破就沒價值,爆雷罪該萬死,所以只談一些零碎的心得。也因為這是當代台灣創作界難能可貴的一部,認真但又好看的長篇小說,一些缺點,包括每個人說出來的話都成語一堆又邏輯嚴謹,比報章雜誌還專業;動機-殺意-手段的連結還是略嫌牽強……都得以忽略不計。從裡頭找回遺失很久的閱讀興致,和把小說當成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古典樂趣。挺好的。推推支持啊~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