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是我謹此對於全民熙厚愛後的評斷。 從全民熙《符文之子》起,她文庫本的開本能翻閱出浩然無邊的奇幻世界一直是閱讀全民熙作品中最大享受。後來我去誠品書店看見《太陽之塔1》改成了25K見方,想起我對於這次閱讀的失落,有股說不出的消長陳雜。 這次收到《太陽之塔1》(當時還有一個不明所以的副標:必倒之塔),我亦然是抱持著充滿期待的心態拜讀。然而連同附錄閱畢,我對於《太陽之塔1》的鬆散結構氣結到不曉得該找誰來興師問罪。 《太陽之塔1》同樣想塑造出一個格局恢宏的世界觀,這次結合占星術、預言等「縹緲卻迷人」的設定,理當誘人深入。然其揉作不如伊蓮諾‧卡頓的《發光體》來得密切結合,彷彿設定歸設定,情節歸情節一般。 繼而說到人物塑造,全民熙使用了已不少見驚怪的「倒敘」法,先讓主角基里失去所有碎裂,再返還敘述那天真年少的男孩如何成為現今的模樣。柏青的翻譯時重時輕,抓不住語意精髓不提,那些跟在「沙漠中狂奔的駝鈴們」翻飛的人名一點記憶點都嫌吃力。安東尼‧雷恩所撰《血歌》系列同樣的敘事結構,當中與瓦林同甘共苦的朋友,則是每個都扣人心弦,震盪不已。 全民熙想更加開拓她的奇幻視野,既而忘記一本小說無論是否為系列作,「故事線的糾心」與「起承轉合」的兩大要點都仍然不可或缺。以流瀲紫 《甄嬛傳》系列為例,全七冊每一本均在末章教人望之欲醉;瓦爾特‧莫爾斯 (那個我快被氣死的傳說雕龍戲爾得袞斯特)在《夢書之城》續集《夢書迷宮》雖然也讓書迷大罵「拖戲」,但其兩首呼應的寫作技巧還是驚嘆不已。 絮絮說了這些書籍,拿回來反觀《太陽之塔1》,愛之深責之切,到底是全民熙走得太遠忘記把結構整理回來?編輯與出版社(原出版或蓋亞都是)沒有好好為《太陽之塔1》把關節奏?柏青的翻譯表達不出「信雅達」之傳遞?無論如何,當我闔上這本書,我只能輕嘆:那些過高的期待和熱切的心意,終究是錯付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