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國語,不是發音有台灣國語腔,也不單純只是外來語,而是方言、口語、外來語等原非「國語」(北京話)的詞彙,因流通日廣而成為國語詞彙。常見依序如莊孝維、粉、叩應等。這一本書的書名很有問題。從內文來看,應該是指「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的由來』」,可能想搭「學校沒教……」「……人也不會的……」的取名方向,殊不知畫虎類犬,試想,若是不被知道的語言,何來流通的需要呢?(又不是歷史迷思或隱情XD)另外,整本書固然考據多有,但各篇文章最後常常飄離主題,成為心情抒發或隨手塗鴉;做為參考辭典的功用是有的,但卻又感覺架構鬆散,例如珍珠奶茶之類組合詞也收入進來,如此豈不詞詞可收?瑜不能掩瑕。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