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書的速度,說實在話,我自己都覺得快得有點離奇(以我習慣的閱讀速度來說),許或是怪奇扭曲的句型看多了吧,這類簡潔的文章相對之下並不會造成閱讀上的壓迫感,所以才能夠以少見的高速閱畢呢。
本書以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引發的社會關注切入,由楊儒門個人的反動與台灣社會遭遇之農業困境作銜接,並且回溯台灣農業自民政府來台至今的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各方面的變遷與異轉。本書由最根本的農村地權問題開始,涉及政府之土地政策對於農業發展的影響,又與當時台美國際關係進行銜接,陳述了農民面臨國家機器以及國際政治交換時面對的困境與壓迫;又政府在促使台灣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採行犧牲農業換取工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加以政府積極以進口農作取代國內農產以換取工業發展所需之資源與勞動力,使得國內農業環境快速惡化。農業環境惡化與接續的工業發展,導致了環境的污染嚴重化以及農村的貧窮化,農村的貧窮化導致農業衰退以外也導致農地的利用惡質轉型、黑道肆行等問題,又接續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使得政治力與民間地下勢力掛勾,進一步控制農村與農會金融機構,而農業遂連鎖反應的不斷衰敗....
本書採用了大量報導與詩歌作輔,積極的呈現大部分時間被人們所忽略的農業問題,並且也點出社會發展導致的階級化以及言論權力的不平衡等問題,而農業的結構性失調確是一個極複雜的問題,另一方面,作者行文過程中流露的論點卻也有必須剖析與理解之處,然則其揭露之農業問題與觀察分析之價值實有極大的意義。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