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照片影像作為主題,奇所長勢分析的卻不僅止於影像本身在檔案以及紀錄方面的功能性,而更大規模的涉入了影像"產生"的過程與瞬間所具備的意義-換言之,其所關注的核心問題,與其說是影像本身,不如說是"再現"之行為與其背後的意義。
作者以牡丹社事件、楊肇嘉登新高山、美麗島事件等等之歷史照片圖像,重新表述及詮釋了照片影像在生誕的過程中出現的再現之歧異性,同時作者也注意到影像之生產者(攝影者)在構製照片時所重視的影像核心,這也就使影像的歷史價值與意義得到了更高一層次的解讀。另,作者對於攝影由機械過度到數位一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也質疑影像在數位化的過程中失卻了其影像之價值與珍貴性,並且將影像之不可複製性(例:收藏照片而非底片)作為影像本身價值之反思與質疑。
然則,筆者以為本書之寫作手法或許由於作者本身之習性,頗為晦澀難解,又似乎在編輯過程中有些許疏陋,使得全書在閱讀上對閱讀者造成不小的負擔,或許是值得改進的部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