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的書評

陳威伸 發表於 2015-09-18

前陣子在看完小說告白之後,緊接著把人間失格也看完,那時候看完很震撼,每一頁都可以閃爍出很多畫面。比起小說裡的告白,更震撼著我。跟現代日式小說不同的是、現代都太花很多時間描述人事物的細節,一種用久就膩了的意識流寫法。尤其這樣的架構,如果內容不夠深厚。就感覺是老套的炫技。 許多邊緣性格的作者最棒的作品,皆來自他們的半自傳的小說。就像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一樣,充滿了生命力。但不得不說這種奔放甚至是放蕩做自己的人事物,在這種普世無趣的社會化的群體而言,只不過像是一種偶然美麗的煙火或流星、在我們毫無生氣的雙眼前劃過;火。太接近會把自己涉入並波及。 無可厚非,心裡對那種困住在自我認同、規則與制約、家庭朋友甚至社會人群的關係與情感表達的人感同身受,但不得冷漠的從他的出身來探究。似乎富貴、名門之後容易有自我認同的問題。也許是家境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探究與追尋自我的價值,充裕無匱乏的物質,使其對於如書中所說的實用性物質感到厭惡,讓他無法確實地感受到所謂"必須賴於維持生活這件事情",所延伸出來的因果關係。尤其是名門本身就是一種階級上面的優越感。這樣的大家庭之下,就像一個不可爬越與超越的巨大體。在追尋這其中的自我定位與存在時,就有了一種矛盾的心態,厭惡他們、甚至認為家族是粗俗流氣的土財主,一心想要在這樣的體制外超越卻又想成為理想中的高級貴族,他進入社會底層卻又格格不入,內心的優越感又不斷的油然而生—流浪在體制外的貴族。在文字上在非現實上他追求一種完美的層次,但實際生活中,卻懦弱驕縱無法執行與面對。就像是求學時加入左派運動一樣。這些現實與理想中落差越來越大之後,他開始自我的放逐,對社會開始憤世繼俗、如同許多人包含我自己年輕時一樣,對於社會化中猜忌、偽善、小惡感到格格不入,並且如左派這樣時髦品一般,對聖經、基督教感到興趣,咒罵社會與人類之際,作為心靈上僅存的庇護所。 太宰治是完美性格的人,這從人間失格,他從小在家族中與學校甚至出社會當丑角逗大家笑可以知道,他藉由這樣的角色緩衝他對人群情感表達的不上手與格格不入,丑角的行徑可以被當成喜劇而原諒,可以不讓大家發現他的失敗與缺失。但是在生活現實中不斷出現的瑕疵,他開始放棄並厭惡自我、他認定自己是社會中的弱者。無法得到別人的愛、愛同等認同、同等自幼那大家族父母所給予的愛。他無法得知無法感受別人的感受而困惱、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可以獲取別人關注的….愛。這讓我最近讀拉岡的慾望圖解並對照太宰治時,感受非常深。 這樣的不安,展現在人間失格中、好子的角色。當他認定心靈上最後的寄託、純潔無暇可以信任的好子(如同聖經上的人物,完美並可以信任),發生不倫之戀。他內心任性又脆弱,對愛的渴望順間瓦解。 在這樣孤寂的自我世界中,他在人間失格選擇建立一個理想的郊區,而且驕縱的設立家族供給他基本生活、還有人照顧的生活。而他也身心俱疲抽離成為一個無魂不再痛苦自責自我的”非人”,因為他已經標記自我的失敗。讓他劃下合理並成全他淒美頹廢的結局,並得到一絲最後的平靜。但現實中,太宰治還是選擇了自殺來結束紛擾他內心已久的痛苦。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