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啟示錄(普立茲獎得主大衛.哈伯斯坦傳世經典紀念版/二冊不分售)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啟示錄(普立茲獎得主大衛.哈伯斯坦傳世經典紀念版/二冊不分售)》的書評

看完後覺得用標題來總結此書非常合適。
作者是美國人,所以通篇是以美國的觀點來看這場亞洲的戰爭。書中對韓戰前期幾場關鍵戰役有詳細描寫,同時對美方關鍵人物背景及當時美國國內政治情勢穿插描述。但也因為是美國觀點,所以名為韓戰,但對南北韓的描述僅停留在金日成及李承晚兩位領導人的背景故事做為當時兩韓局勢的解說,對南北韓於開戰前及戰爭中社會狀況很少提及,重點完全放在美軍在韓戰中的表現。作者明顯將韓戰失利的原因歸責於聯軍統帥麥克阿瑟的魯莽偏激,但韓戰事涉南北韓、美、俄、中、日、台各個國家的利益糾葛,事態絕非一人能完全控制掌握。
本書對戰役中美軍士官兵表現有詳盡描述,但針對南韓軍隊都以敗戰逃亡帶過。對手北韓、中國作者正面肯定其作戰精神,但僅是表面描寫而對兩國的戰略及作戰方針和高層政略都僅是帶過,和美方的篇幅比起來簡略許多,如果真的想要了解韓戰,可能還需要補充更多中韓方面的資料,才能更完整呈現內容。
另外本書翻譯有些混亂,前面序章寫雲山伏擊,後面又寫成元山戰役,中間兩個地名夾雜使用,似乎譯者也搞不清楚哪邊是指雲山戰役哪邊是指元山港?

Dr.STONE 新石紀 (26)

《Dr.STONE 新石紀 (26)》的書評

雖然科學發展順利到非常唬爛,工藝良率高到驚為天人,但畢竟是在jump 連載的漫畫,還是有些主角威能才可以吸引年輕讀者目光。不過能把無聊的學術研究內容演的如此熱血,又不拖泥帶水說完整個故事,可謂jump 清流。

黃金神威 31

《黃金神威 31 》的書評

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從頭到尾保持水準一氣呵成絕無冷場的精彩冒險動作美食歷史巨作。連載漫畫數十年歷史發展下,各種劇情套路都已演繹極致,卻還是能繼續有這樣的傑作誕生。雖然看得出作品劇情分鏡深受好萊塢電影影響,但融合至日式漫畫風格中又毫無違和,新一代漫畫家依然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監獄學園(4)

書籍品質有改善

原本有問題的畫面有修正,已在接受範圍內。

黃金神威 15

《黃金神威 15》的書評

樺太篇
杉元一行人遭貂熊襲擊
鯉登雇用狗雪橇
杉元組隊參加斯千卡拳擊賽
阿席莉帕隊獵捕海獅
149、150回-月島的回憶
150回-回憶日俄戰爭,鶴見中尉頭部重傷,送醫巧遇杉元。

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七冊:參合殺俘

《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七冊:參合殺俘》的書評

自紀元394年到402年,共計9年史事
本冊主要內容記載大分裂時代,前秦肥水之役戰敗後,北方各胡族為爭奪地盤互相混戰,南方東晉也淪為戰場,變民劫掠三吳精華地區,各地方軍閥擁兵自重進而兵戎相見。本書涵跨年代不到10年,記載戰事之多,正足以顯示全中國不分南北,正式進入混亂時期,而和平穩定的曙光尚未出現。

大分裂時代至此,東中國成了鮮卑人內戰之地。西燕既然以反慕容垂起家,就注定後燕、西燕兩國雖然同屬慕容皇族,卻形同死敵誓不兩立。慕容垂雖然攻滅西燕,但此時的他已經歷多年風霜,征戰一輩子才換來在東中國一隅的安定,而旁邊尚有許多敵人虎視眈眈,自己卻已垂垂老矣。同樣是鮮卑人,但北魏拓拔家與後燕慕容家相比漢化時間較晚,慕容家自東北南下中原後已將自己視為中原王朝,面對當年同樣遊牧於草原的同族拓拔家反而視為夷狄蠻族,不敬則出兵懲戒。參合陂一役後燕太子領軍的新世代將領完全不堪一擊,七萬大軍遭北魏全殲。如同肥水之役給前秦帶來的打擊,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後燕身上。同時身歷兩次戰役的慕容垂對大敗的影響當然清楚,但是即使他想親征北魏挽回頹勢,衰弱的身體已無法支撐下去。失去巨人的後燕也如同前秦一樣在北魏攻勢下敗逃分裂,而鮮卑人的內鬥也仍將持續。

在前秦失敗後,東晉北伐中止,北中國已無絕對強勢的力量掌控局面。舊勢力分裂,新勢力興起但只與舊勢力搶奪原有地盤,於是各國越打越小,邊陲涼州竟分裂為四國,各地軍閥擁兵自重只為掠奪,於是可用資源越少,北方進而無法出現大國安定力量。而南方東晉也在長期安定後,重新興起民變。變民能一呼百應,就表示世族長期壟斷資源已形成不公情形,才會讓亂事在三吳精華地區蔓延。更嚴重的是此時東晉政府一面派軍剿匪,一面卻在內鬥。中央與地方將領關係不佳已成為東晉傳統,自王敦、蘇峻、桓溫以來,地方尤其是荊州將領習慣以軍隊表達意見,干預中央。不過此時建康政府由司馬道子、元顯父子掌權,他們可以倚靠北府軍團與地方軍閥周旋。但國家哪堪如此多方摧殘,三吳受災已讓中央政府損失慘重,終於在北府軍團倒戈後,桓玄大軍入駐建康掌握大權,他也將朝父親桓溫未能完成的夢想逐步邁進。

後人常說亂世出英雄,可綜觀此時卻多為狗熊,自私爭權奪利毫無信義可言,桓玄只能說是狗熊中的佼佼者脫穎而出而另一位平民梟雄即將興起取而代之。

重點故事:
後燕滅西燕
西秦滅前秦
參合陂之役,北魏全殲後燕大軍
慕容垂逝世,北魏南侵
後燕失敗分裂各逃南北
王恭、殷仲堪起兵反抗中央
後涼分裂,北涼、西涼、南涼興起
孫恩起事三吳各地變民響應
桓玄控制荊、雍、江州
桓玄大軍東下直入建康,劉牢之不戰而降
後秦稱霸西北

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冊:肥水之戰

《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冊:肥水之戰》的書評

自紀元377年到393年,共計17年史事
本冊主要內容記載大分裂時代,前秦統一北方後積極準備南下,南方東晉在桓溫死後重歸世族統政,同時也募集新軍抵抗入侵。雙方的緊張情勢在肥水之戰一觸即發,結局卻是聲勢浩大的前秦軍一敗塗地,這也導致北方局勢開始動搖,原本臣服於前秦的各民族重新吹起獨立號角。北方大亂的同時東晉也順勢北伐,國界重新推進到黃河以南。北方開始進入長期動亂,南方相對安定之餘高層在謝安逝世後又陷入權臣之手。

作者柏楊十分崇拜苻堅,將其描述為不世明君,可事實上從才能及性格苻堅倒是與楊廣有些類似。在得意時展現出雍容大度的胸懷,對國家未來劃出偉大藍圖,可是一旦陷入困境又無賢臣輔佐,舉措調度就是隨心所欲一團亂,國勢一路下滑天下大亂,再來自嘆為何誠心對人卻舉目皆叛。

其實早在王猛逝世後,前秦在苻堅統治下依然維持強盛國力,但沒有王猛強力監督,國家已經出現不祥徵象。苻堅已開始追求偉大君主的名聲,統一北方已經無法令他滿足,一統天下才能讓他並肩前朝明君。下屬也看穿苻堅心思,開始引導他走向奢華生活,積極鼓吹大軍南下,甚至在蝗災時也捏造真相提出豐收報告,讓苻堅相信前秦已經足夠強盛,足以摧枯拉朽一舉滅晉。

苻堅充滿信心雲集大軍南下時,自以為能以數量優勢吞併東晉,與後世楊廣大軍入侵高句麗時一樣擁有驚人聲勢。但前秦國力基礎是北方氐族,人口不多,軍隊組成以征服而來的漢族、鮮卑族、羌族共同組成。對這些民族而言,只是因為被前秦征服所以順從,並非完全歸順,鮮卑、羌族高層更是希望前秦大軍南下,這樣北方才能有空間重新再起;而對氐族新貴而言前人已經建立統一北方功勞,要再建功只能往南發展,兩股力量鼓吹下苻堅大軍南下已是定局,即便有識之士再三勸阻,也難以動搖苻堅決心。

肥水之戰真正交戰的部分很短,前秦無秩序的撤退才是大敗原因。前線缺少老將指揮,新進將領無法銜接,苻堅更是親自下令越權指揮,終於造成一退不可收拾。大敗之後鮮卑族乘勢作亂,此時的苻堅發現自己的寬容並未得到別人的真誠對待,反而被人利用當猴耍,再也無法保持以往的風度,舉措更加失亂。前秦當年奪下的土地一處又一處的陷入叛亂,苻堅與其說是陷入厄運,不如說是之前好運有王猛能為他打天下,如今只是回到王猛出現前的局面,而苻堅糟糕的指揮更將前秦帶向毀滅之路。這不僅是前秦的末日,更將北中國的居民拉下陪葬,陷入更嚴重的動亂中。

柏楊喜歡苻堅,所以對南方的東晉就沒好感,他認為謝玄、謝安只是好運才得勝,東晉是僥倖才能維持偏安。事實上以當時局面,謝安控制的僅有東南方面,西南巴蜀當時仍在前秦之手,中部則在桓家勢力範圍,當時朝廷也已經盡全力募集軍事力量,而謝玄重新招募的北府兵不僅在保衛淮南及肥水之戰中展現戰力,在接下來的北伐也向北將國界推展至河南,取得比桓溫北伐更多的戰果,雖然這也要歸功於北方大亂讓晉軍能順利推進,但東晉軍力進步也是事實。而此後這股力量更將積極茁壯,讓北方各國都聞風喪膽,創造更大戰功。以此看來,雖然謝安表面上是無為而治,但實際上他不僅重新建立軍力,又能安撫朝廷,拉攏桓家勢力共赴國難,在各世族分贓統治的南方,很難有人能做得比他更好了。可惜這也是東晉最後的榮光,謝安、謝玄不久即逝,東晉只能維持無法趁北方動亂擴大戰果¬¬¬,復興的火焰旋起即滅。

慕容垂始終在掙扎,是要當鮮卑的救星還是苻堅的叛徒。慕容垂雖然背叛苻堅,但他也始終未能忘懷苻堅的恩情,可他又背負鮮卑燕國再起責任。他光明磊落在苻堅兵敗投靠時不乘危謀害,讓鮮卑人懷疑他復國的決心;他假借出兵安撫東方卻乘亂叛變,也讓氐人唾罵其為無恥叛徒。亂世之中,你無法討好眾人,滿足了一方的需求,就會造成另一方的匱乏。慕容垂會陷於兩難,在於他自年輕時就為了燕國而不惜委屈自己,直到自己生命受到威脅才忍痛離國投奔前秦,國滅後更將復國大任背負在自己身上。對於燕國,他是將自己全部奉上。但在私人感情上,他又欠苻堅太多。也就是因為慕容垂是個英雄,所以他才會兩難,行事才有顧慮。若換作是其他人如姚萇,馬上翻臉痛下殺手,毫無掛念。可憐的是在這時代苻堅、慕容垂這樣的人太少,自私自利的人太多,陰謀與背叛充斥,良心與信任缺乏,黑暗與痛苦的混亂將再次重臨大地。

重點故事:
謝玄招募北府兵
前秦攻陷襄陽,入侵淮南
肥水之戰,苻堅大軍南侵失敗撤退
乞伏國仁隴西叛變
慕容垂叛變
慕容泓叛變建立西燕
姚萇兵敗畏罪叛變
東晉反攻襄陽、巴蜀
東晉北伐進佔河南
前秦棄守長安,苻堅失敗遇害
西燕後燕、前秦後秦各自混戰
拓拔珪建立代國

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五冊:符堅大帝

《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五冊:符堅大帝》的書評

自紀元355年到376年,共計22年史事
本冊主要內容記載大分裂時代前期,北方後趙滅亡後分裂為前燕、前秦兩國,兩國間時而敵視,時而共同對抗南方東晉威脅。前秦在王猛、苻堅合作下國勢蒸蒸日上,終能滅亡前燕,邁向統一北方之路。南方東晉政府高層在和平穩定發展後,人心逐漸偏安,失去積極北返企圖。唯有桓溫仍欲積極北伐,爭取主導權,桓溫與建康政府矛盾日漸升高,終於引發罷黜皇帝事件。但桓溫身死後勢力旋遭分割,無人威脅下東晉政府又回復偏安局面,卻不知北方在前秦統一後即將反撲南下。

本冊又一知名暴君登場,苻生喜怒無常為周邊官員乃至於國家帶入恐怖局面。苻生在臣屬歌頌時認為對方在諂媚,在臣屬進諫時認為對方是在毀謗;突然發怒殺害自己寵妃,旋又哭訴佳人難再得。如此反覆無常的胡鬧就像是在和全世界作對,認為所有人都是敵人無法信任。這樣的情緒或許是來自於從小就受人冷落不受重視,再加上失去一隻眼睛而產生自卑感,從而生出強烈的自衛意識,對別人的言語動作都視為挑釁進而反擊。如果他只是一般人則無法造成太大傷害,但在陰錯陽差下讓他登基後對前秦就成了災難,整個國家成了他發洩自己多年怨恨怒氣的窗口。最後在自己親族叛變後,已孤立無援的苻生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

相較於苻生,苻堅的成長過程就備受呵護。因身為親王又無即位可能,反而使他能接受更多漢人式教育。早逝父親的良好名聲為他打下基礎,母親又為他前程積極保護策畫,讓他在苻生暴政時期成為強烈的對比,成為前秦人心歸屬。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讓苻堅對別人十分信任,推心置腹將一切託付與人,相信別人也會同樣回報。尊貴的地位又不曾遭受失敗打擊,讓他性格雍容大度,對投降的敵人都寬容對待,期望能以感化包容感動降敵,進而為己所用。苻堅的天真爛漫,在這詭譎狡詐的亂世中竟然能一路成功,最大的關鍵並不是上帝保佑或人性本善,而是他有當世治亂能臣王猛。

王猛不像苻堅一樣寬容大度,他執法嚴謹,不問情面,甚至當面得罪氐族高官也在所不惜。王猛的強硬施政整頓前秦政府,也提升前秦國力,但也同時引發既得利益者不滿,進而引發四公爵聯合叛變。但王猛幸運的是有苻堅完全的信任,毫不懷疑的將國家大權交付於王猛,使改革能夠不受阻礙順利執行。前秦能在大亂後迅速茁壯,在十數年間統一北方,就是依靠君臣兩人同心合作才能完美達成。這樣的情景看在前燕慕容垂的眼裡,想必是忌妒萬分。慕容垂為前燕立下汗馬功勞,得到的卻是猜忌排擠,為求活命只能出奔前秦,相較於王猛真是情何以堪。

北方的君臣同心,南方卻是君臣形同陌路。桓溫積極北伐表面上是要為東晉收回失地,但實際上只是累積自己的奪權資本。而東晉政府表面上慰問桓溫功勞,實際上卻是嫌他惹事生非,破壞江南安定局面。雙方矛盾從還都洛陽事件完全顯現出來,桓溫攻陷洛陽後為求得到更多支援並光大北伐勝利名聲,請求東晉政府遷都回洛陽,但東晉政府在偏安江南六十多年後,上下早已習慣南方生活甚至以南方人自居,完全無還都意願。不過政府高層也看穿桓溫並非真心要解決北方問題,只是想藉由此問題打擊政府威信,就在皇帝一封慰勞詔書後問題不了了之。從這件事就可看出在經過六十多年的分裂後,中國南北分踞的意識已經開始深固人心,大一統思想在南方已不再是主流思考,這也是大分裂時代會持續數百年之久原因之一。

桓溫一生只能稱為半截梟雄,永遠都在最關鍵時刻退縮,大戰除了攻滅成漢帝國外最後都功虧一簣,連皇帝都敢逼迫下台,卻又不敢自己坐上去。不過這樣的人才在當時崇尚清談的南方都算是屈指可數了,桓溫身死後東晉政府地位穩固,但軍事防衛上卻岌岌可危,東晉政府將苦惱如何面對北方的軍事威脅。

重點故事:
前燕統一關東
涼州政變
前秦苻生暴政
桓溫二次北伐收復洛陽
姚襄進攻關中兵敗身死
苻堅政變推翻苻生
王猛改革前秦
前秦四公爵叛變
桓溫第三次北伐大敗而回
慕容垂投奔前秦
前秦滅前燕
桓溫罷黜晉帝司馬奕
桓溫、王猛逝世
前秦滅前涼,北方統一,南北對峙

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四冊:石虎肆暴

資治通鑑第24冊 石虎肆暴

自紀元337年到354年,共計17年史事
本冊主要內容記載大分裂時代前期,北方後趙與南方東晉對峙,南方東晉一舉消滅佔據西南的成漢帝國,穩定南方局勢。北方後趙卻在石虎瘋狂統治下逐漸失控,失敗的遠征讓東北的前燕崛起,在石虎死後原本受壓制的各民族尋求獨立機會,局勢大亂。南方東晉趁機北伐想恢復舊有疆域,無奈無功而返。

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不少,但有些如嬴政雖然酷使民役,但除了阿房宮外大多是重大基礎建設,殘暴的名聲來自於執法的嚴酷。但石虎可說是最符合暴君名聲的統治者,他盡情享受奢侈生活,驅使萬民只供自己一人狩獵享樂,隨意發動戰爭,任意揮霍國力。石虎的存在就像是現代小說遊戲中的魔王無惡不作,只等待英雄解救蒼生。可惜現實不是如此美好,後趙雖歷經石虎如此摧殘,但因身處中原精華地帶,國力依然非其他各國所能比肩。在當時的中國,逐鹿中原不光是個形容詞,南方尚未開發,西、北兩方貧瘠苦寒,佔據中原地帶才能掠取更多資源,進而充實國力。也因此在石虎死後,諸子內鬥,失去強人控制後中原又成為各方垂涎目標。前燕慕容家積極南下,氐族苻家、羌族姚家也搶奪關中地盤,連逃往南方的東晉也積極佈署北伐期望能搶回失地。暴君石虎死亡原本應該是萬民之福,沒想到隨後而來的是更混亂的征戰,人民生活陷入更悲慘困境。

相較於北方混亂,南方東晉在歷經兩次武將叛亂後,終於能穩定下來經營江南地區。此時東晉政治權力把持在世家貴族手上,著名的王謝袁蕭四姓親族及門生遍佈政府各階層。在歷經魏晉時期恐怖統治及混亂局勢後,此時的高層政治人物開始崇尚清談,放蕩不問世事為人稱道,世族只想維持自己的優勢地位而缺乏積極進取之心。以至於北方混亂衰弱之際,穩定的南方仍然無法組織有效的攻擊取回優勢。不過換角度想,這也令此時南方人民只需擔憂天災或政府官員勒索,大規模戰亂離他們尚遠,生活較北方人民穩定的多,這應該是意想不到的幸運。

但桓溫的出現開始打破南方的均勢,他不同於其他清談優雅的世族,積極尚武意圖創立勳業。這樣的人物當然會被世族視為異類甚至威脅,因此極力打壓並扶植殷浩與其對抗。此時的桓溫正值年輕氣盛,而正好盤據蜀地的成漢帝國在歷經繼位糾紛後國勢正衰,桓溫憑荊州一州之力孤注一擲,竟一舉滅國。憑藉此滅國偉業桓溫正式建立在東晉不可忽視的地位,而在看清世族只求自保無法與之對抗後,桓溫也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並規畫更大型的攻勢,期望藉由更大的功業以掠取更多權力,進而進軍帝位。

本書結束之時,局勢依然混沌不明,但是有一人從隱居的華山走出,準備要終結亂世,而他王猛即將為北方帶來統一曙光。

重點故事:
石虎暴政虐民
鮮卑慕容家統一東北
桓溫擊滅成漢帝國
石虎身死,石家諸子內鬥
冉閔頒布殺胡令
冉魏帝國旋起瞬滅
前燕帝國崛起南下關東
氐族遷移關西建立前秦帝國
東晉褚裒、殷浩兩次北伐失敗

柏楊版資治通鑑第二十三冊:五胡亂華

資治通鑑第23冊 五胡亂華

自紀元320年到336年,共計17年史事
本冊主要內容記載大分裂時代前期,北方石勒的後趙與劉曜的漢趙兩國爭戰,南方東晉兩次叛變權臣要挾皇帝。涼州獨立。

本冊故事中,北方各割據勢力逐漸合併,關鍵只看石勒與劉曜誰能取得優勢。涼州在此情況下,身為漢人主政政權,自然不肯輕易投向異族政權,但是位置距離江南遙遠,重重阻隔不可能再依奉建康命令行事,獨立可說是必然結果。但是從一開始張家政權就一直首尾兩端搖擺不定。既自稱是晉朝忠臣,卻不使用東晉年號;敗於漢趙之後即降,一有機會又重回獨立。涼州的前涼政權的處世方式也就是未來北方許多地方異族政權的生存之道,大國有力時就依附,大國衰退則自主甚至反噬。在戰亂時代想要生存勢必要有絕佳的適應能力。

石勒與劉曜兩人爭霸,劉曜繼承漢趙帝國帝位,具有名義及原帝國勢力上的優勢;石勒盤據關東地區獨立,雖歷經戰亂,人口經濟上仍較關中地區較富庶。石勒出身猥賤,努力向上,登上帝位後仍然學習不輟;劉曜匈奴貴族出身,年輕時就才幹出眾,登基後反而安逸自滿,年老後飲酒誤事。兩人年輕時同為英雄人物,分兵出戰為漢趙帝國擴張版圖,但兩人成就如此出眾,勢難久居他人之下,爾後一決雌雄是必然之事。只是最後結局並不精彩,酒醉的劉曜不再有當年氣慨,被俘後兩人再見讓石勒不勝唏噓。洛陽戰後北方局勢大致底定,後趙獨霸北方,其他勢力難擋。但就在此時石勒身死,石虎奪權後貪暴妄為,國勢到頂未能再有進取。

就在北方戰亂之時,南方同樣動盪不安,無法給予北伐戰力支援。首先是江南重歸中央統治不久就逢大亂容納大量的北方移民,且移民逃亡至南方後仍然以原有統治者地位掌握行政資源,自然令江南原住民不滿。而司馬睿依靠貴族世家支持上位,掌權後皇家人馬與世家間衝突,終於導致王敦叛變。雖然在王敦身死後黨羽亦遭剷除,但司馬皇室也更加依靠門第世家支持。此時尚無科舉,亦無可靠穩定的徵兵制,高層官員的來源大量出身於門第世家,兵源也只能依靠將領自行召募,司馬皇室南渡後只是名義上居於統治地位,事實上政治權力掌握於貴族世家與帶兵將領手上。接下來發生的蘇峻之亂就是中央官員與地方將領衝突所致,中央依舊只能靠另一地方將領陶侃支持才能奪回政權。司馬家的皇帝們再也無法對國家決策有決定性影響,世家、權臣、武將主導了東晉未來的命運。

本冊名為五胡亂華,刀劍無眼,如果華先不自亂,胡族又何必險而求生,華亂五胡作為冊名更為合適。

重點故事:
前涼獨立
祖逖北伐未成病逝
後趙擊敗鮮卑段家佔領幽冀并三州
王敦起兵進軍建康獨掌大權
劉曜平定隴西
王敦病亡大權重歸朝廷
庾亮掌權,蘇峻叛變攻入建康
陶侃溫嶠勤王軍擊斬蘇峻
洛陽決戰,石勒生擒劉曜
石勒逝世石虎奪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