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的書評

愛的藝術
作者:Erich Fromm
譯者:梁永安
出版:木馬文化
因為被作者【逃避自由】的觀點和關懷深深感動到,成了Fromm的粉絲,很快的又把這本愛的藝術看完了,坦白說閱讀過程中是有些失望的,因為這本書的論述方式沒有那麼嚴謹、漂亮,常常拿聖經中的故事出來類比這點讓我最失望,本來因此打算不寫心得了,但是在後來生活中的反思我還算蠻頻繁的想到書中的觀點,看來Fromm還是又一次的說服了我、影響了我。
\
Fromm首先點出愛是一門藝術,這裡所稱的藝術為「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技巧、主動性、創造性,並且透過不斷的實作後可以熟練的事情」,就像繪畫和音樂創作那樣,你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和練習,並且主動去做的。Fromm在此強調愛是一門藝術主要是想點出愛不是單憑直覺、自然而然就能做好的,和看影集、旅遊這些活動有明顯的差異,愛需要高度的投入、抱持著持續精進的態度,不斷的去愛才能做好的事情。
\
Fromm認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他觀察到許多在愛遇到挫折的人,總是會給出「愛錯了人」、「彼此不適合」、或對方OOXX等結論,這類看法意味著他們認為失敗的重點是【對象】,反之,今天只要遇到了對的人就會順利、那麼愛就會非常美妙、沒有那些嘰嘰喳喳的毛病。Fromm發現這樣的認知非常普遍且深植人心,但是錯誤的認知。愛的挫折主要是因為雙方沒有掌握這門藝術,沒有意識到給予的重要。
\
Fromm也從社會及歷史的角度說明他的主張,我特別喜歡的是他認為上述錯誤的認知和現代的資本主義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在資本主義中的人們天天都在交易,習慣對等的交換而非單向的給予,自然而然的算計著一切,形成的計較心態反映在一切事物上。
\
Fromm在書中也非常強調個人的獨立性對愛來說非常重要,沒辦法愛自己的人很難去適當的愛人;無法獨立的兩人雖然可以在愛中感受到熱切與激情,但這種激情的本質比較像是主動性不足的相互依存,激情過後就成了痛苦的關係。
\
Fromm所說的主動性包含:照顧、責任、了解、尊重。這四項都相當仰賴當事人的主動,若沒做好就會讓愛人彼此都挫折,舉例來說,若父母在尊重和瞭解這部分沒有做好,只知道不斷地給予照顧,通常就會是一場悲劇。
\
總而言之這是本好書,推薦給大家

讀樂樂不如眾樂樂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的書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作者:Robert de Board
譯者:張美惠
出版:三采
作者用童話的方式敘述蛤蟆先生去心理諮商,因為角色都變成了動物,多了點童趣(雖然他們會吃火雞),很好閱讀。
我覺得這樣的書非常讚,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心理諮商的樣子或模板讓讀者參考,因為我覺得各種模板是很重要的,人終究是需要透過模板才能夠輕鬆得做事,比如小孩子如果在上學前沒有接觸過任何上學的模板,容易會抗拒、不知所措,而在有了經驗之後,我們去國中、高中、大學時,就可以參考過去的模板來做反應。又或是出社會第一天上班時,也是需要過去在小說、電影、大家口中的上班的樣子,才知道該做甚麼、才不至於太過抗拒這件事情。
\
而平常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心理諮商的模板非常少,縱使有些影集會出現,但通常都是操控人心或愛上諮商師這種芭樂劇情,大家不會認真參考,也沒太多參考價值,所以我很喜歡蛤蟆先生這本書。
\
書中介紹到的三個核心模式:孩子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和家長自我狀態我也蠻喜歡的,確實有些階段我們會處於孩子的狀態而難以做出改變,也真的會遇到一些處於家長狀態的人,這三個分類對於自我覺察蠻有幫助的也很容易使用。

叔本華的眼淚

《叔本華的眼淚》的書評

作者:Irvin Talom
譯者:易之新
出版:心靈工坊
我們都怕受傷
我們也都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就像森林之神Silenus說的那樣「對所有人來說,最好的事就是不曾出生,而次好的事就是早點死去。」
悲觀的叔本華在人生的苦難面前決定放棄執著、避免接觸、無欲無求
叔本華找到了好多理由來武裝、合理化自己的生活方式
也許叔本華也真的如此生活、如此死去
\
只是我們都不是叔本華、沒有人是叔本華

嘔吐(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法國存在主義巨擘沙特公認最高成就的長篇小說)

《嘔吐(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法國存在主義巨擘沙特公認最高成就的長篇小說)》的書評

嘔吐
作者:Jean-Paul Sartre
譯者:嚴慧瑩
出版:麥田
本書透過日記的方式呈現故事主角感受到的存在,及其反思。
嘔吐則是一位感受到存在的時候,會承認存在、承認存在所意謂的無意義、自由、孤獨,承認自己過去的盲目、承認自己的多餘。

我覺得自己蠻需要隔一段時間就補充一點存在主義,否則我會忘記這世界的冷漠、無秩序、非理性與荒謬,忘記應有的自由和反抗。

忘記生為人的沈重與輕盈。
沈重:因為世界是冷漠、無秩序的,人追求意義的傾向會在這樣的世界中遇到各種挫折,感到荒謬。也因為存在先於本質又終將一死,人難以逃避無意義和孤獨。
輕盈:因為世界的冷漠、無既定本質,人的意義是自我詮釋的、自由的。

不過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沙特『存在先於本質』講得雖然對但是不夠好,實際上我們應該是存在>『生活』>本質。
在體認到存在的無意義、自由、孤獨、死亡之前,我們先有了生活,在生活中擁有了經驗、語言,我們才能夠經由反思碰觸到本質。
而且在我們用語言和經驗碰觸『本質』之前,本質就像薛丁格的貓一樣,既存在也不存在。

我對自己能夠提出上述觀點感到非常滿意,覺得自己開始從吸收進入到能夠對話的階段了,真棒。

讀樂樂不如眾樂樂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的書評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作者:Bill Burnett, Dave Evans
譯者:許恬寧
出版:大塊文化
本書教我如何用設計思考的方式來設計自己的生命,非常有幫助。從最一開始的人生觀、世界觀、工作觀的練習就讓我把整個方向弄的清晰多了,然後再將這些想法和現況做個比較,比較之後很明顯現在的方向就是歪了,改變是必須的。

這本書讓我發現過去我傾向把人生、職涯相關的抉擇在心中用一個「慎重大決定」的方式來作答,但是這樣的心態只是徒增壓力,沒有辦法幫助我做出更好的決定,甚至看不到許多潛在的選項,結果就只是「慎重的卡著」。

設計思考強調在確定好方向後要試著重擬問題:
X無效的想法:我得找到正確的唯一解答
O重擬問題:我需要很多點子,找到可以抵達目標的可能路徑
設計思考也強調要好奇多問:多好奇、多問、找前輩做生命設計訪談。
最後作者也釐清了失敗,就像設計的過程中會來回修改,發現某些原型行不通那樣,生命也會遇到類似的狀況,但那只是過程、只是設計中的一個嘗試失敗,不是人生的失敗,不需要看得太重。

生活卡卡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好讀又有內容的書真的很幸運。

讀樂樂不如眾樂樂

生死疲勞(諾貝爾獎全新珍藏版)

《生死疲勞(諾貝爾獎全新珍藏版)》的書評

生死疲勞
作者:莫言
出版:麥田
莫言在故事之後談論了悲憫和大敘事,很有意思。
若是跳脫文學仔細想想,生活處處都是大敘事,我是帶著人生全部的經驗在面對一切,在讀生死疲勞的時候我也是帶著最近的思緒、剛讀完的生活在他方、同樣是莫言寫的紅高粱、一陣子以前讀的正義者在看生死疲勞,就像孟婆湯對西門鬧沒用一樣,我所經歷過的一切也是無法忘掉只能淡化的一切。

在我自己的大敘事中,生死疲勞和好多作品都不厭其煩的提醒這世界的本質就是無意義和無奈,而獲得意義的方法是你自己的詮釋、一念之間、一個當下的感受,意義是「一大幅會不斷淡去的空白畫布」。

意義是「一大幅會不斷淡去的空白畫布」
這個比喻真好,我真棒

然而意義是「一大幅會不斷淡去的空白畫布」這件事情會讓人感到壓力、不安、甚至不幸福。
所以再多的提醒和線索都沒有用
所以我們將精力投入在好無聊的糾結
所以我們還是抱持著那些終究是運氣使然的期望
所以我們無奈、困惑、掙扎、反抗
所以偉大的作者透過大敘事再說了一遍

讀樂樂不如眾樂樂

生活在他方【50週年紀念版】

《生活在他方【50週年紀念版】》的書評

生活在他方
作者:Milan Kundera
譯者:尉遲秀
出版:皇冠
閱讀過程中很容易聯想到自己的困境,尤其是那些度日、過活的部分。
認真想想,生活在他方,而留在原地的自己好像只是因為擁有了太多、離開要放下的太多所以離不開。
認真想想,抵達了他方,也還是會有新的他方
\
是一本可以在小說人物中看到清晰人性的好書,
詩人誕生、薩維耶、詩人自慰、詩人在跑、詩人在嫉妒每部都好精彩、好喜歡。
但最後兩章我可能看不太懂比較沒感觸,有懂的人歡迎跟我解說一下。
\
書中有不少好句子,像是:
"溫柔,是試圖創造一個人造的空間,讓另一個人在這裡被當成小孩。"

讀樂樂不如眾樂樂

多巴胺國度

《多巴胺國度》的書評

多巴胺國度
作者:Anna Lembke
譯者:鄭煥昇
出版:經濟新潮社
副標: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
作者介紹了多巴胺的運作機制、爽痛平衡蹺蹺板,還有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戒斷故事。
在這樣方便的時代我確實要能夠意識到不節制的後果,透過那些故事也可以讓我在意識到有點問題時有所參考。閱讀的過程也讓我想到一句話「拖延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更讓我有感而發的是目前生活方便但卻非常不自由的狀態,無論這個不自由是來自環境或故步自封。

總覺得自己對於生活中真正重要、有意義的事情實際上沒什麼選擇,或是那些選擇背後有太多困難和不確定。就是在這個狀況下我們擁有隨手可得的多巴胺、拖延著應該做出的改變。

這本書也讓我想到「失語感」,有太多事情複雜到難以言說、好多新的東西、新的感受沒有被充分討論的機會,我們就只是一直前進、一直前進、一直前進,結果就是視而不見,擁抱「真實」的多巴胺。

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德國教授超強秘技,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使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

《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德國教授超強秘技,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使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的書評

作者:Sonke Ahrens
譯者:吳琪仁
出版:遠流

為了解決書看過就忘的問題,我曾下定決心要養成寫讀書心得的習慣,但事情沒有因為開始寫讀書心得後就真的改善,閱讀過程中的反思、靈感、啟發往往不被記載在讀書心得中,畢竟在讀完整本書才開始記錄實在是為時已晚,為時有夠晚,最後只是留下一些攏統的感受,其他有價值的東西一樣是船過水無痕。

另一個讓我很困擾的狀況是我很難讓我學習過的東西互相對話,曾經試過要用Notion當作第二大腦來解決這個問題,但結果還是失敗。一方面是我自己的方法不對,記錄的粒子太大、頻率太低。另一方面Notion的視覺化做得不怎麼樣,雖然可以很便利的一直開頁面發展下去,但比較深的頁面就像掉到海底一樣不見天日。

最近看完卡片盒筆記這本書,再搭配上Heptabase筆記工具後,感覺有機會解決上述的問題了,開心又期待。

卡片盒筆記建議要將筆記分成暫時性的靈感筆記、專案筆記和永久筆記,筆記的大小最好是像卡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並用自己的話重寫、而且最好是要寫成不須前後文日後回看也能夠理解的內容。

還有一個重點是心態上的調整,筆記不是為了記錄,筆記的重點在於回溯,而筆記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

最後,將所有新知識、啟發、反思、靈感卡片化時也要建立適當的連結和分類,這部分就很需要Heptabase,讓這些筆記更加視覺話、更容易互相關聯和對話。

雖然目前只開始了一天,但我怪有信心的,希望一切順利。

讀樂樂不如眾樂樂

少爺

《少爺》的書評

少爺
作者:夏目漱石
譯者:劉子倩
出版:大牌
"世間大多數人好像都在獎勵人家變壞......偶爾看到誠實率真的人,就輕蔑地說人家是不解世事的少爺或毛頭小子"
本書就是在講一個率真少爺的故事,好看又真實,少爺的格格不入讓他多了不少辛苦,但若融入了,那些率真就再也喚不回
看似理所當然的社會化,是很有代價的。我想就算只是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過程中經歷的困擾、那些隱而未見﹑難以言說的代價正是作者想提醒大家的。
愛您

讀樂樂不如眾樂樂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