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往往都常以貌取人,覺得這樣裝扮的人可能就是怎樣怎樣。就如同書中所說,並不是每一個都這樣。
現今這個社會還是一樣,常常會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這本書也很適合給家長看,更適合正直青年的學子們看。
有些父母是否過度的寵溺孩子,使得孩子一直耍壞,其實他們的內心正不斷的吶喊著:請告訴我這樣的行為是錯的。就如同書中的有錢公子哥「鮑伯」一樣。
而有些孩子雖然身處於複雜之地,卻不是真正的壞人。
當我們關心自己最親愛的人時,請不要像書中「小子」的哥哥一樣,用生氣的方式來表達,這樣會讓人誤以為你根本不喜歡我。雖然到最後小子,終於明白大家口中說得,其實不像你想得一樣。
如果我們們常常以生氣的方式表達愛意,真的會令人誤解。
我想應該有很多家庭都這樣吧!大部分時候都覺得家人不愛我們,直到某些事情我們才會看見他們的關愛。可是過後,我們常常會被混淆,我不懂也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們要這樣表達愛意。
這時常會讓我產生困惑,這使得我無形中也使用了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喜愛的家人。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請用你們的關愛來表達愛意吧!不要在讓孩子們感到困惑了。
這本書看了會人想哭呢!
晟允是書中和尚原本的名字。他與我印象中的和尚頗為不同。
晟允是一個很順流的人,照著當下的感覺走。
可以說就是一個完全走在靈性上的人。
P62 每件事都是你的想法而定。如果你相信自己存在於他人的想法中,你可能就存在。但別人如何看待你真的無關緊要,對吧?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你創造了在這個世界裡的經驗。
P147 我或許是以困難的方法學習到,你不能緊抓著愛不放,抓得越緊,就越是從指縫間溜走。這或許是我曾經學到最艱巨的功課,但這是千真萬確的:如果你真的愛某個人,就必須願意讓他離開,給他自由。這麼做,你也會讓自己自由。
P190 人生永遠都有痛苦,但佛教教導我們,若能成為痛苦的見證人,而不執著於其中,苦痛就會消失,最後我們將從中得到解放。這不代表痛苦不復存在,而是我們不在執著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