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寶島

虔誠祈願前,你應該知道神明背後的故事與拜拜小常識

5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6267408056

跨時空神明身世大調查!

還原史實,為神明「正身」;取傳奇志異之言,揭露神明的人性面;

納入民俗觀點,摘錄軼聞故事,以文獻百科為宗旨,

深度認識與大家一起生活的寶島神明!

‧ 為何入廟拜神前,都要先拜過廟門口那座大香爐?

‧ 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分身?

‧ 佛教的觀音像,嘴邊竟然留了兩撇小鬍鬚?

‧ 關聖帝君是如何成為佛教伽藍神的?

‧ 給天公借膽,借的是什麼膽?

‧ 佛教的監壇地位到底有多高?

‧ 玄天上帝是屠夫出身?

‧ 臨水夫人(陳靖姑)是註生娘娘的原型?

‧ 關帝爺是財神爺?

‧ 后土就是土地公?

‧ 三太子原來是漢化的印度神?

‧ 全臺三大城隍廟,誰是第一城隍?

‧ 王爺是瘟神還是驅瘟神?

……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送神日,家家戶戶都要準備湯圓、甜糕給灶神爺甜個嘴;除夕夜子時搶頭香搏好運,破頭也甘願;每年大考季,考生們一定要拿著准考證去求拜文昌帝君;無論身邊有沒有情人,月下老人那條紅線是一定要求的……更何況,還有每年的三大信仰活動「三月痟媽祖、四月痟王爺、六月痟關公」!

說到底,在臺灣這座島寶上,我們與祖先、族人、土地的血脈連結、歷史傳承,一直都是以神明信仰的方式在熱烈進行著,甚至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作息關係十分密切。

對此神明信仰的重點,除了神力崇拜,如果我們能夠更認識每一尊神明的背景,了解其信仰的來源,及其真正的意義,去看見完美的人格典範,並以此自惕、以此互愛,並透過這樣的追求,可以更加看清自己,也成為更好的人。

本書「以史為真」,從正史、地方志、廟志、誌異、傳說的順序,來探討神明的「身世」來源,以及神明信仰的真正內涵,進而提升自己更多心性的真與善,以及勇敢。

以道為本,以史為真,找回神明的真正面貌

 本於華夏民族道統,為神明做定位與歸類,再加以深入演繹說明。

 跨越時空限制,為神明的身世做一番全新大調查。

 還原史實,以正史、地方志、廟志、誌異、傳說的順序,來為神明「正身」。

宋朝時改佛尚道,媽祖的形象因此藉由觀音從巫覡信仰而聖化,而觀音則藉由媽祖在道教與民間廣為流傳。

清朝乾隆皇帝封關帝為山西關夫子,關帝成為國家與儒教的祭祀對象便就此法定化。

隋朝時,智者大師為關帝施授五戒成為佛門弟子,並讓關帝成為玉泉寺的伽藍神,其實是受當時貶道揚佛思想的影響。

清朝為了消滅反清意識,不僅抗金名將岳飛從戰神中被除名,連助明反元的玄天上帝也被打壓為屠夫。

城隍爺原是個溝渠神?原來城隍神前身是護城河神,最早紀錄於《禮記》中……

參考民間說法,看見真實的民情人心反映

 取傳奇志異之言,揭露神明的人性面,發覺世代傳承下的民情思想。

 納入民俗觀點,透析神明高度神聖化之下的人心期待。

 摘錄軼聞故事,看見時代變遷下的神靈地位轉折與諸多趣聞。

觀音是男是女?其實只因為漢族需要的是一個女性的觀音,而觀音正是最慈悲的救度象徵。

玄天上帝手上的那把七星劍,真的是向呂洞賓借來的嗎?

在玉皇上帝尚未出現前,西王母便是眾神主宰,或許先秦時期西王母的部落還真的存在過。

文昌的崇拜一開始是自然天文的星曜崇拜,後來與鄉野傳奇的梓潼帝君結合,合為文昌帝君。

漢民族的愛神怎會是個老人?有可能是緣於漢族婚姻由長輩作主,以及姻緣天注定的觀念……

與我們一起生活的重要神明與廟宇

 以文獻百科為宗旨,嚴選30餘尊大家應該認識的寶島神明。

 不只有祖廟、開基廟,更有特色廟宇推薦,兼具朝聖與觀光的人文巡禮。

 介紹諸神的形象轉化,還有祭拜方式與注意事項,方便參拜參考。

臺灣的媽祖有烏面媽、紅面媽、金面媽,觀音菩薩也有喔,而且意義相仿。

香火最旺的北港朝天宮與鹿港興化天后宮,誰才是正宗的媽祖開臺首廟?

彰化縣鹿港的護聖宮是全世界唯一由玻璃製成的廟宇,是文創產業與媽祖信仰現代化的楷模,更獲選為臺灣宗教百景。

玄武龜蛇被上帝公收服後已跟著修行,所以拜玄天上帝時不可拜麵龜、紅龜粿,也要避免豬腸、豬肚,因為它們是龜蛇的象徵。

新港奉天宮的金虎爺,是清嘉慶皇帝敕封的虎狀元,不但御賜狀元金花戴在頭上,而且還安座在神桌上,號稱是臺灣虎爺的老大。

絕對想不到,全臺網路票選最靈驗求財之神,竟是土地公……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