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11月號

4.8 / 4
  • 語言:繁體中文

冰與火的絕景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懷疑,一座從南大西洋升起的島嶼火山中存在著一個罕見的熔岩湖,一個永恆的熔岩大坑。為了深入研究,他們必須踏上危險的旅程,前往地球上最偏遠的地點之一。
撰文/弗瑞迪.威爾金森
攝影/瑞南.阿茲特克

讓空氣變乾淨
零碳排不足以緩解氣候變遷,我們還需要大規模移除空氣中的碳。
撰文/山姆.豪威.維侯衛
攝影/達維德.蒙特雷奧尼

精心設計的狩獵
在南極洲,大約有100隻虎鯨學會了將水當成狩獵用的武器。
撰文/娜塔莎.黛莉
攝影/伯蒂.格雷葛里

立足於新的土地
這個芝加哥家庭就是移民經驗的典範。
撰文/路易斯.阿爾貝托.烏里亞
攝影/強恩.洛溫斯坦

--

【封面故事】

除碳新技術能拯救地球嗎?

隨著聖嬰效應的回歸,今年夏天已被證實是有氣候紀錄以來最熱的夏季。聖嬰現象的週期一般在2-7年,可以預期,未來幾年中,全球持續溫度上升的機率大增。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在今年3月預測:「2023到2026 年間,至少有一年會打破最暖紀錄的機率有93%;全球氣溫升高到工業化前平均溫度的攝氏1.5度的機率有50%。」僅僅幾個月,這個預言就已成真。另一個令人擔憂影響氣候的因素是戰爭。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全球軍事佔溫室氣體排放的6%,這還是大部分政府不揭露其軍事碳排放的情況下統計的。即使在和平時期,國防單位往往是政府部門碳排放最高的,在美國、瑞士、英國都是如此,而如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中國大陸等軍事大國則未揭露其軍事相關碳排放數據。

戰時的碳排放則更加驚人。根據美國布朗大學華生學院的統計,美國在反恐戰爭期間,釋放了12億噸溫室氣體,相當與2億5700萬輛汽車一年的排放量。

隨著全球軍事預算的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也隨之升高。如今烽煙四起,除了俄烏戰爭持續膠著,以巴衝突也愈演愈烈,周邊國家是否會捲入戰局,也在未定之天;如何減碳,甚至移除碳的課題,也就從未如此嚴峻。

本期我們報導了碳移除技術的最新進展。正如報導所說,如今光是達到零排放都難以解決我們面臨的氣候問題,我們還需要大量移除已經存在於大氣中的碳。全球有許多科學家正在汲汲於尋找能有效快速移除碳的作法。報導中列舉了各種五花八門、創意無窮的技術,雖然許多仍在發展之中,還很難斷定最終成效如何,但是畢竟讓人看見人類為自己善後的一線希望。我們邀請讀者閱讀、關注這些新技術的發展。

報導中討論了與碳移除相關的道德風險議題,也就是排碳大戶藉著投入除碳技術的研究來為自己的碳排放洗白,而將碳排放的持續合理化。我同意文中引述的觀點,減碳與碳移除必須雙管齊下。但另一方面,口口聲聲減碳,卻不積極防止戰爭發生,對大量無辜平民的死傷視而不見、對戰爭造成的環境危害與碳排放導致的全球風險不置一詞,恐怕才真有道德上的可議之處。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