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美山村》
5款特種慢生活,實踐山村裡的共好
住在山裡,靠山就得吃山。
水蜜桃與梨子如何撐起整座山頭?
循著原住民的古老智慧,貼著土地旅行。
再看看年輕人重返山林,打下自己一片的江山。
過去人與山林的關係,從極度消耗到極端保護,
卻造成部落的人口不得不往都市移動,林業資源也無法永續利用。
如今觀念以經營取代封閉,有理想的人們帶來新的契機,
人們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美好山村應該是什麼模樣?
讓我們重返山村,這裡有賴以維生的產業、自成一格的在地生活,
換個角度眺望山頭,回家的路,不遠。
➤封面故事
桃園拉拉山|巨木之森與五月桃
苗栗南庄|蓬萊村的樹下有什麼?
台中梨山|山中歲月六十載
南投丹大|秋天香魚收成時我們唱歌
嘉義阿里山|青春正盛的風格聚落
➤ 特別企劃
森山補給站:藏在山村裡的小飯館
➤ 微笑小鎮:花蓮富里
➤ 誠食 法餐南霸天 天才的料理本心
➤ 草根人物 小社區大事件
➤ 友善的泊 了了礁溪 暖意如流水
➤ 換個角度看台灣 基隆委託行 販售夢想未來
➤ 島嶼新聲 鹿港新聲閣 鼓聲若響
➤ 地方通信 台東有個都蘭國
編者的話
我們與山村之間的距離
文.微笑台灣總監 李佩書
今年七月,我跟著專業攀樹師來到桃園復興區,為即將轉型成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拉拉山進行神木健檢。過去以樹圍推測樹齡的方式已不夠準確,因研究發現紅檜具有「合併木」的生長特性,許多神木可能是好幾代苗木長成一棵的結果。
看著攀樹師吊掛在神木上,以生長錐取出木芯,記錄取樣處的樹圍與高度,樹下一群嘉義大學森林系的研究團隊小心翼翼接過採樣,包裹好後再為樹木消毒,木芯鑑定將重新驗證這群巨木的真實年齡。
當天住在植滿楓樹和桃樹的民宿,年輕的小老闆是移居者,來拉拉山玩被美景勾住,隔年乾脆把爸爸媽媽都帶上山,頂下民宿、學種水蜜桃,還加入新竹林管處的解說員培訓,希望對這個「新家」有多一點認識。
而盛夏正是拉拉山水蜜桃盛產的時節,上海蜜、白鳳兩款品種爭霸,在產地可以盡量奢侈,面對開闊山景咬下肥美淌汁的桃子,是旅行山村的幸福無誤。
一趟下來,不只看見美景,還有在地產業、人的移動以及學無止盡的大山奧義。
有時候旅行會讓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我們看似生活在網路資訊透明的年代,但其實同溫層外的世界更加遼闊,一如城與鄉之間的距離。
當資源豐厚時不會覺察到永續的重要,於是台灣山林歷經了過度消耗又極端禁止的時期,引發人口流失、產業蕭條、文化斷層的連鎖效應,山村聚落該何去何從?
秋季號《重返美山村》,是給旅人的邀請函,來看看山村的蛻變。另一層意義是:山村人回家了。封面故事裡有五個山村:梨山、拉拉山、阿里山、南投丹大和苗栗蓬萊村,在年輕世代有想法的接班、關係人口支持,加上政策調整的助力下,讓人見識到山村聚落堅韌的生命力。
山村如實呈現了人與自然緊密依存的關係,告訴我們每一個決定都影響深遠,每一個對待都該建立在設身處地的著想上。
一路上山,車程雖遠,但同在一塊土地上的我們,心的距離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