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島 09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炎炎夏日,來一盤妖怪吧!
文:石芳瑜

一到夏天,除了芒果冰,你還想到了什麼?沒錯,我想到了真正透心涼的妖怪!今年的夏天除了仍揮之不去的疫情,天氣也特別熱,六月氣溫就已經飆升到三十六、七度,還好編輯室的妖怪主題,為我們消了點暑氣。
從盤古開天(這個故事就是個神話)以來,妖怪就與我們同行。神妖本一家,畢竟對人類的老祖先來說,自然界未知的事太多,未知產生了敬畏與恐懼,神妖因而誕生。
這些妖怪的傳說多數由來已久,不管是希臘羅馬神話、北歐神話,或是我們相對熟悉的日本妖怪。而在華人世界,當然也不可不提先秦的《山海經》或是明代的《西遊記》、清代的《聊齋誌異》等等作品。當然世界各地文明都存在著屬於他們的神妖,至於台臺灣,許多妖怪的民間傳說多屬口傳,固然小時候常聽媽媽說起虎姑婆、魔神仔來嚇唬我們這些小孩子,但是長大之後,隨著科學發達,這些妖怪的故事也漸漸被我們遺忘,懶得拿去嚇小孩了。
然而妖怪始終與地方文化息息相關,而奇幻小說又往往是許多人年少時最愛的讀物,妖怪作為奇幻小說重要的支柱,於是近年來開始有一群年輕的小說家、創作者致力於彙整、創作屬於台臺灣的妖怪傳說,透過小說、漫畫、動畫、電影、桌遊、展覽,甚至尋妖旅行,讓這些妖怪發揚光大,不再蹲居角落,遭人遺忘。
而這一期,我們更網羅了這些一線妖怪的作家何敬堯、瀟湘神、謝宜安、邱常婷為我們暢談妖怪文化。何敬堯別開生面地跟我們聊聊臺灣妖怪傳說中的美食,且提供我們一份妖怪書單供讀者飽食一頓;瀟湘神則暢談妖怪文化,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精神療癒功能;謝宜安則專注於臺灣的都市傳說(事實上那也是一部都市心靈史啊);邱常婷則以創作者的角度告訴我們她創作神怪小說的意義與啟發。
除此之外,我們還邀請了學者李衣雲以及林和君兩位教授,李衣雲將妖.怪分開,談及了日本與台臺灣的妖怪鬼魂,並介紹了許多漫畫;林和君則則介紹了臺灣原住民傳說中的妖怪與靈,這無疑是我們認識原住民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此外,我們也邀請奇異果文創的劉定綱告訴我們出版台臺灣妖怪的必要性。本身也是社會學博士的定綱也從社會學的角度告訴我們這股「臺灣妖怪熱」的社會意義。
至於書店部分,則有月讀、有此藝說和繫本屋跟我們分享了幾則書店奇聞錄。大概是因為各書店正忙著振興計畫,所以這一期的書店來稿比我們預期的少,也或許是因為書店怕寫了這些奇聞後,讀者不敢上門吧?(抖)但也說不定,這些奇聞怪談能夠吸引更多讀者上門!
而這一期我們還有一份特別的稿子,臺灣重量級馬華小說家黃錦樹老師將他的小說《匪夷所思》交給我們,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後來得知,黃老師原本是要給我們代理的香港文學雜誌《字花》但是傳到了我們的信箱,我們當然不願意錯過這個美麗的錯誤,而黃老師也欣然將小說交給我們。馬華小說向來帶有魔幻色彩,錦樹老師的這篇小說除了包含馬來的自然與文化,同時也融合了科幻、政治,這部分我就不多描述,交給讀者自己閱讀了。
有史以來,我們第一次擁有這麼多作家的稿子,包括資深和新銳,我都不免要懷疑我們是否邁向文學雜誌之路了?(遠目)但是我真心感謝這些作家的賜稿,讓我們雜誌的內容更顯豐富、文字更加綺麗。
當然不可少的,每一期我們都有新書店介紹,以及合作社的社務傳真。這期的新書店包括了由帥氣大叔開在台臺中眷村的「大家書房」、今年病故的屏東在地作家郭漢辰及其妻子在張曉風故居所開的「永勝5號」、另外在高雄鳳山,同樣也是開在眷村(黃埔新村),後來遷至新竹的「紅門書房」,以及由作家曾泉希開設在苗栗苑裡的「淺山綠」。巧合的是四家書店其中三家坐落於眷村,兩家為作家所開,更為書店增添了不少文化傳承的氣息。

這一期承蒙主編林宜璇大力邀稿,編輯黃海頤的細心協助,做為總編輯的我除了開會之外,跟各位一樣只是涼涼地坐在這裡看稿子而已。現在就請你端起你的芒果冰,跟我們來一趟妖怪之旅吧!



■ 炎炎夏日,來一盤妖怪吧! 文/石芳瑜 2


專題:妖怪諸事會社
■ 妖怪一直在 文/林宜璇 6
連結記憶、借代約束──妖怪存在的意義
■ 妖怪,文化的治癒者 文/瀟湘神 8
■ 妖怪談 文/李衣雲 12
源自土地、衍於歷史──臺灣的妖怪文化
■ 臺灣妖怪傳說中的美食 文/何敬堯 16
■ 神妖萬靈,與禰同行:臺灣原住民族傳說中的妖怪與靈 文/林和君 22
■ 臺灣的都市傳說,我們的心靈史 文/謝宜安 27
■ 出版臺灣妖怪的必要性 文/劉定綱 32
創作:觀妖/映人之鏡
■ 我寫作的,人類的反義詞 文/邱常婷 38


書店奇聞錄
■ 千甲的蜈蚣精與雞母精 文/盧駿逸 42
■ 知的彼岸 文/徐圓茹 46
■ 誰家的祖先、誰家的鬼 文/徐孝晴 50

妖怪書單推薦 54


特稿
■ 匪夷所思 文/黃錦樹 58


新書店注目
■ 「紅門書房」點起燈,做最好的陪伴 文/彭蘭芝 72
■ 「淺山綠」想成為一家植物書店 文/曾泉希 76
■ 花樹芬芳的「永勝5號」 文/翁禎霞 80
■ 「大家書房」故事在此,大家聚集。 文/小葒 84


社務傳真
■蟄伏,躍起──後疫情時代的合作振興 文/蔡文力 88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