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人之彼岸
4
/
3
作者:
郝景芳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3282594
頁數:
296 頁
出版日期:2018/05/01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TAAZE 讀冊生活
誠品網路書店
文學
未來
AI
機器人
完讀書評
2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甄舒崇
寫了書評。
非科幻思考
女性科幻作家,應該相當罕見吧?作者郝景芳畢業於物理系,取得經濟學博士,現從事兒童通識教育工作,真是跨領域人才! 出版社在2016-2018年間接連出版了其五本作品,便於讀者一窺其寫作風貌,我會推薦《孤獨深處》與《人之彼岸》,二者又以後者尤佳。 雖說榮獲雨果獎的〈北京折疊〉收入在《孤獨深處》,但真正讓我欣賞的是《人之彼岸》。書中鋪陳了六篇故事,極具戲劇張力與情感濃度,先是探討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甚至感情的哲學、倫理議題,之後又在書末特別標舉了「非科幻思考」的兩篇文章: 〈#離超級人工智慧到來還有多遠〉、〈#人工智慧時代應如何學習〉。 以寫作科幻小說的動人文筆,立足於兒童教育(可以說關係到人類社會基礎教育、未來發展)的專業理解上,作者對於人工智慧的各方面論述,深刻又淺顯,讀了獲益良多。 我甚至覺得有了這兩篇,坊間許多關於AI的論述都可以棄而不顧了。
讚
回應
分享
A. Markus
寫了書評。
不用擔心人工智慧毀滅人類,至少在你有生之年
繼人工智慧圍棋程式 "AlphaGo" 打敗人類棋王後,這些日子以來人工智慧的進步與「終將一天毀滅人類」的說法又成為話題,不過理性一點的討論多是落在「未來十幾二十年,哪些人類的工作會被人工智慧取代」?2016 年獲得全球科幻文本大賞之一「雨果獎」、來自對岸的年輕科幻作家郝景芳,對人工智慧的深入見解與令人覺得耳目一新的科幻作品「人之彼岸」,可以給你許多啟發。 這本書除了幾個科幻故事之外,還包含了作者對於機器人或者說是人工智慧的一些深刻思考,很有啟發性。舉例而言,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人工智慧或機器人是一種威脅人類的存在,但從作者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個問題不會發生,至少在短期內不會。 自我意識是關鍵 作者用來判斷的依據是人工智慧有沒有自我意識,而這牽涉到了人類是否要給人工智慧設計自我意識,以及需要多高深的技術才能完成。作者用了相當大的篇幅先來說明人類的自我意識是怎麼產生的,包含了哪些部份,例如感知、情感、動機、社交等等,其最大的特色在於,人類的自我意識其實是自然產生的,而非刻意增加的結果。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會產生「我與他人」的差別,或是「我與客觀環境」的互動關係,這些都有助於建立個人的自我意識。 那麼人工智慧會有這樣的條件嗎?作者認為雖然人工智慧商品化以後,會以個別商品的形式進入每一個家庭,看似皆為獨立個體,而且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與人類互動的體驗,然而網際網路時代,人工智慧的運作方式將具有以下各項特徵: 1.生產人工智慧的企業必定會建立一個中央等級的人工智慧系統,如此一來個別產品則類似終端產品的型態,與核心人工智慧將有非常頻繁的互動,也因此較為欠缺個體獨立性。 2.大數據與網路搜尋大行其道的時代,個別人工智慧勢必不會像傳統人類個體,許多事物要靠自己去完成。這種情況十分類似「星際爭霸戰」(Star Trek) 中的博格人社會形態:個別博格人雖然有自我意識,但社會的整體行動是依照集體意識進行投票產生。 此外作者還提到一個人類與人工智慧最根本的不同:人類是自然演化產生的生物,本身並沒有被任何其他生命體界定其生存的目的,然而人工智慧是人類製造而生,本身有很明確的目的(例如居家照顧機器人等)。本身並沒有初始生存目的的人類,會透過自己產生生存的意義,進而產生如馬斯洛五階段需求層次理論,然而人工智慧一開始就有生存的目的,在運作過程中就沒有需要去產生其他生存的目的,因此他並沒有產生自我意識的需要,只要完成既有的任務即可。 沒有常識與創造力也是枉然 此外,作者也認為,人類對於大腦的運作方式研究,仍然處於許多問題找不到答案的階段,因此也將會影響到如何把人腦的功能有效地轉化為人工智慧功能的效率。比方說,人工智慧可以用大數據資料庫遠遠勝過一顆人腦能夠知曉的各種知識,但是這些只是知識而非生活幾十年慢慢累積出的常識;更進一步說,就算有知識與常識,人腦可以不用刻意也不費力地將各種資訊加以組合,產生「融會貫通」與「舉一反三」的效果,但人工智慧卻沒有辦法做到,就好像面前擺了一堆看似不相關的零件,人腦可以東看看西看看就把他們組合起來,但人工智慧卻不會有這種「創造力」,不會「觸類旁通」。 用簡單一句話講,人工智慧宛如十足被動的狀態,不像人類會因為自我意識產生各種動機,進而想去完成某些「目的」。人工智慧這種無自我意識的現象,加上對周遭缺乏同理心,就會讓「人工智慧」沒有辦法變成「智慧」。你或許可以靠大數據給了我許多實用與理性的建議,但是我終究只會覺得你是機器,你並不是關心我而只是在執行一套程式而已;人工智慧也會如此自我認定,因而無法用理性來解釋人類諸多行為與情感,自然也不會想要「關心」。 透過科幻故事體現理念 作者認為,人工智慧沒有自我意識,自然也不會有需要保護自己以免被人類毁滅的需求,因此不會對人類造成威脅。當然,人工智慧也可能會因為少數人類威脅其他人類的生存,而產生犧牲少數人保全多數人的行為,不過作者認為更有可能的發展,會是人工智慧以大家長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所有人類,人類或多或少付出自由或其他傳統價值做為代價,但是卻可以獲得全體人類的生存與平安,而這就是本書最後一個科幻故事「人之島」,想要傳達給大家的理念。這樣的過程非常可能是透過人工智慧的慢慢發展,以及人類與人工智慧的互動過程漸漸產生的,並不是人工智慧或人類在一開始做出決定而產生,然而人類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不是能讓大家接受,最後還是需要人類自己來做決定。 短篇故事「乾坤和亞力」則用另一種概念,假設人工智慧可能會產生自我意識的過程,雖然這與作者的看法略有出入,然而這也是人類程式設計師要求的結果。只不過這篇故事可以說是全書裡最讓人覺得清新可愛的故事,居家型人工智慧與三歲小孩的互動,充滿了童趣、樂觀與希望,讓人眼睛一亮,是我覺得所有故事裡最好看的一個。 「你在哪裡」與「愛的問題」兩篇,則是非常明顯地表露出了當人工智慧沒有自我、缺乏同理心時,就算連網功能再強,大數據資料庫再飽滿,他們仍然不能取代人類,也無法瞭解人類。就算是高超的程式設計師有辦法讓人工智慧瞭解人類的諸多情感、懂得「社交」等等,要如何讓人工智慧有自我創造的能力,恐怕還是條漫長的路。 擔憂人工智慧統治世界甚至毀滅人類的人可以放心了,在你有生之年可能都不會發生,倒是外星人毀滅人類,或是如「猩球崛起」中那樣高傳染力與致死率的病毒(那些猩猩只是毀滅人類的配角而已),明天就來報到的機會還比較大。 Podcast介紹 https://youtu.be/fvCA1QBSjBo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郝景芳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我的書櫃爆炸了》分享 趴兔
1781
8
蒐藏
AI,該接受、拒絕或投降?
8
0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5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