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呆,韓麗珠說,那是蘊釀寫作力量的舉動。
而有發呆習慣的駱以軍則說:「常在開車時,握著方向盤陷入胡想而傻笑,被我妻子責備。」
不同的書寫的人,有著不同的書寫狀態。
香港近年最受期許的文學雙月刊《字花》,每期均會邀請不同的書寫的人與編輯進行筆談,於「書寫的人」欄目中暢論文學、風花雪月。多年下來,筆談者眾,如今結集出版,儼然構成一幅瑰麗的文學風景。
跨越了海峽的電波,連接起香港與台灣的對話。未經訪問者介入剪輯的筆談,原原本本地將作者的自我論述呈現於讀者眼前。
駱以軍說,寫小說是當流浪漢與黑道人物;張大春從部落格上前來「踢館」的人開始切入,以飛揚跋扈的語調與明火執杖的結構,建構作家自我的書寫;楊照觸及社會、時事、自由、理性的談話,最後以小說作結,處處呼應。來自香港的董啟章述說在耍太極與游泳之間;韓麗珠書寫黑洞內的東西;謝曉虹的私密對話;習慣了在地鐵與下班的路上寫詩的關夢南……他們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書寫狀態,到底是怎樣的?
除了駱以軍、張大春、楊照、董啟章、韓麗珠、謝曉虹、關夢南,還有王貽興、劉芷韻、陳志華、可洛、江瓊珠、陳麗娟、葉愛蓮、朗天、孟浪、健吾、李維怡、袁兆昌、鄧小樺,二十位橫跨老中青,覆蓋中港台的「書寫的人」,與編輯及讀者一起,分享他們書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