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香港

天朝帝國下本土主體的成長

4.5 / 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81684714
  • 頁數:261 頁
  • 出版日期:2014/07/01

香港主體的發展,就像一個少年人的成長。曾在不同時代與國度鼓催少年意識的知識份子,如期盼意大利擺脫帝國宰制自主自立的馬志尼、對溫和改良幻滅的梁啓超、擺脫中國鄉愁,認同台灣的蔣薰先生和他那一代人,都同樣散發出少年般求變的熱情,和對所屬社群與土地的熱愛。

香港曾經年輕過、活潑過,但在一九九七年之後,無論是失去鬥志的主流反對派,還是被海歸太子黨和自由行擠壓得空間無幾的本土經濟,均顯得暮氣沉沉、悲觀被動。失去東西方衆帝國相互平衡的保護後,香港正獨自面對中國天朝撕毀「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契約的厄運。由陳雲《香港城邦論》啓發和由D&G事件點燃的本土運動,為香港帶來久違了的少年般的能量與熱情,造就了香港主體意識的覺醒。這個剛起的意識,還很不成熟;少年人般的粗莽與急躁,必不可免。但這也是它的真誠可愛之處,以及能量之所在。
本書是《浮誇中華》的續篇,主要收錄了作者在香港主體意識崛起後於香港和台灣發表的思考香港問題的文章。

本書的四個部份,有如少年香港成長的四個面向或階段。

第一章:「主體誕生」,討論香港主體意識的起源及特性。
第二章:「家國陰霾」,剖析從外部窒礙香港主體成長、像專制家長般的中國天朝帝國主義與黨國資本主義。
第三章:「告別虛妄」,批判從內部阻撓香港主體發展的各種似是而非的教條與偏見。
第四章:「結伴抵抗」,思考香港與台灣在各自對抗帝國的苦戰中可以相互借鑑與接連的地方。

作者簡介:

孔誥烽:香港土生土長,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現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社會學系副教授,著有Prote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和編有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lobal Capitalis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9),前者獲美國社會科學歷史學會會長最佳著作獎,後者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選為理解中國崛起的重點讀物之一。其有關全球經濟危機與中國出口導向發展的研究,被翻譯成六國語言發表,並獲瑞士蘇黎世世界社會基金會論文獎。他對中國與香港的政治經濟分析,曾被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衛報》、加拿大《環球郵報》、巴西《聖保羅報》、新加坡《海峽時報》和中國《新華月報》等轉載、介紹和引用。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