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金剛經別講
3
/
1
作者:
南懷瑾
出版社: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語言:
繁體中文
頁數:
239 頁
出版日期:1987/03/01
已修復封面
神話與宗教
完讀書評
1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tglin
寫了書評。
我沒有學過佛學。但在本書〈中國文化與佛學八講.第五講〉中,作者提到十惑中的「見取見」,解釋成︰「眾生喜歡取得一件東西才能相信,學佛的人要得到一個秘密的傳授,才能相信其真實,這就是見取見。」說真的,我看不懂這種解釋。 從語詞的比對中來看,苦諦中的幾個「結」而附以「見」之名的,分別為︰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也就是取大乘菩薩行需要拋脫的「身」、「邊(偏)」、「邪」、「戒禁取」等事物,同樣來作類比,這個「見取」應該也必須是個「負面」的事物或行為。因此最簡單的解釋,「見取」就是我們今日的「被取」、「被人家拿取了自己所屬之物」。(因為中文傳統一向沒有所謂的「被動式」,勉強可作以比擬的,則是在動詞之前加上「見」、「被」、「受」、「遭」等前置字……),所以這會是一種「惑」,一種不該對自己擁有某物而遭人取走的執著,是必須加以解除的。 這位作者讀中國傳統書籍讀得很廣博,但偶爾在他其它書籍中所引用的語言文字,卻不見得具有研究等級的水準。語言文字、歷史考古、人類學各方面的研究是隨著時間不斷進步的;要像兩三個世代之前的那種「鴻儒」的埋首書海的作學問方式,今天已經不適合了。 比如像郭店簡一出,《老子》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就不該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而佛經的漢文翻譯,反應出當時人們的社會語言背景,對照敦煌本,應該還有數不清的主題能夠研究,而不是從今天隨手可得的油墨印刷本能夠想像出來的。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南懷瑾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4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