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華嚴經:四十華嚴玄談(2006~07北京廣化寺講記)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7484857
  • 出版日期:2014/12/01
<內容簡介> 生命只是存在 不管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只要盡情地活出你生命的燦爛與芬芳 出三界,入法界 我們常講要「出三界」,那出三界以後到哪裡去、就消失了嗎?不是,出三界就是入法界。 透過修行,自性圓滿顯現的時候,你的心就離世間;離什麼?離開欲界的欲望跟妄想、對色界有形無形的這些依賴,及對無色界的想像。這些你都完全離開,不受它們的拘束了,這個叫作出三界。入法界,就是進入那個使命感,生命因素煥發出來的那個責任感,那就入法界了。 今天你所做每一件事,不管職務、職位是什麼,只要是跟權、利相結合的話,那就證明你是在三界內。不要光聽,聽懂不算,修通了才算。很多人聽懂了,可是情境來了,他還是迷惑顛倒。人家送紅包送到面前來,他就忘了,欲望又起了,又迷進去了…… 《本書乃海雲和上在2006-2008年於北京著名古剎廣化寺,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題,所所展開的《四十華嚴》系列講座內容之一。正所謂「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其富貴的關鍵,即在於能夠領會法界全體內涵的無盡豐富;而《四十華嚴》,即在點出進入法界的方法與精神,是「入法界」心法之所在。本書是和上在廣化寺講演《四十華嚴》系列叢書的第一本,即是以「玄談」貫穿全體華嚴法義的思想導引,帶領讀者契入法界、無止盡地實踐普賢行願的關鍵樞要! ★目錄: 編輯說明 華嚴,登峰造極的人類思想(總序) 「解華嚴」系列改版序 《四十華嚴》講記總序 第一章 人為何要有宗教信仰 人為何要有宗教信仰呢?因為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的生命是沒有方向的……佛教告訴你,你來學佛,目標就是要成佛。佛教開宗明義就把這個問題講出來──佛陀要人人都成佛……但每一個人有他的因緣跟條件,我們把這些因緣、條件,統稱為三個因素,叫作善根、福德、因緣…… 第二章 佛教思想的發展過程 佛教是實踐學,佛教思想的部分,其實是透過實踐後所印證來的……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進行一項生命改造工程,當他的生命改造到某一個程度時,他是要去體驗生命內在的那種感受,這個叫作生命內在的體驗……有了內在體驗,思想就開始起作用。最早表達的佛教思想,就是佛陀所表達的…… 第三章 新時代的宗教觀 這個新時代的宗教觀,我們是以「華嚴」為中心,但華嚴有幾個宗派你知道嗎?你又要怎麼統合華嚴……我們對任何宗教都要包容,不能對立。再來,我們還要更擴大,不但各大宗教我們要統合,對於各大思想家,全思想界裡頭的任何思想流派,我們都要參學……未來的五百年裡,一定會產生新的宗教,而這些宗教,它一定是跨越國界、跨越種族、跨越文化的樊籬…… 第四章 微觀的佛法修行 《華嚴經》裡頭千千萬萬的菩薩,講的都是你生命的性德;那你把你的性德顯現出來,這個是修行的具體行為……現在你在哪一部分用心、怎麼用心的,那個用心的方法,它就在那個地方成就你,你的性德就凸顯出來。你這輩子不會知道,因為你沒有成就,你很用功、很認真,可是也不知道自己在修什麼,但是下輩子就…… 第五章 自己向自己負責 不管你修什麼,每天晚上做完功課以後,大概要靜坐半個鐘頭,檢討一下:「今天我的身口意三業,有哪些地方是不對要改的。」你自己去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