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的本質
自啟蒙以來,宗教教義本質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基督教神學界。然而隨著宗教經驗進路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成為學術界的共識,這問題似乎已成定案,不再受到關注。耶魯歷史神學教授林貝克把這極其重要的課題再帶回神學議程上,引起神學界重新正視宗教與教義的本質問題。他的後自由神學方法學是以「文化-語言」的進路認識宗教的本質,視其為一種有如文化或語言的整全架構,賦予參與者信仰,並塑造他們的經驗與價值。這進路否定了以客觀的命題啟示做為宗教的基礎(「認知-命題」的進路)或是以人的共同宗教經驗作為神學教義反省的基本素材(「經驗-表現」的進路)。 後自由神學最大的貢獻或許在於其對宗教傳統及教義獨特性的肯定,並堅持神學議程與方法學應由《聖經》傳統而並不是由文化潮流所決定。這肯定包括了強調熟悉宗教習語和習俗的重要性,並突出教義做為宗教語法的規則,及社體生活作為宗教教義的體現。 歷代基督教思想學術文庫為基督宗教的思想史文獻,以翻譯原典為主,亦收漢語基督思想文典,旨在積累歷代基督思想的漢語學術典藏(含希臘語早期基督思想、中古拉丁語基督思想,以及近代西方諸民族語文的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之基督思想,也包括猶太教思想學典和現代漢語基督思想及研究文獻),俾益於漢語思想學術之發展。 目錄: 中譯本導言(江丕盛撰) 前言 1.理論、普世教會合一與文化:語境中的提議 2.宗教與經驗:前神學探討 3.多種宗教與一種真信仰 4.教義理論 5.對理論的檢驗:基督論、聖母論與無謬誤論 6.走向後自由主義神學 結論 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