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哲學懸談【勘玄記02】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7484611
<內容簡介> 有鑑於華嚴宗門諸多原典,現代人讀來隔閡頗深。本叢書作者 海雲和上,以其三十多年深入華嚴義海,並及禪觀行法之修證基礎;今則定位于「新古典華嚴」之立場,以《華嚴經》經文結構與思想脈絡為核心,賦予大經當代語言之詮釋。 今此「《大方廣佛華嚴經》思想重勘覓玄紀要」系列叢書(簡稱「勘玄記」)之問世,乃一項龐大之義學工程。「勘玄記」,乃就《華嚴經》中的經文結構及思惟模式,進行一項全面性、總梳理之工程。 本《勘玄記》系列叢刊第二冊,名為《華嚴哲學懸談》。本書將「本體論」分為「形而上本體」及「形而下本體」,並藉「無極」與「太極」而形相之;雖《華嚴經》之標的與用詞,乃以「如來」及「普賢」作區別,然為交融故,書中兩者兼而用之。 華嚴所言「本體論」之概念,于西方世界是不存在的。西哲所謂「存在論」或「是論」,僅為「華嚴本體論」中某一種語言模式而已;今此書中雖未觸及此一命題,然此區別尚非本書之重點;筆者所欲提出者,乃是「本體觀念」實已存在,唯于佛教界中,尚未予以「本體論化」而已。 除此之外,《華嚴經》中尚有「本體界」之概念,亦即「本體論」屬「理法界」,而「本體界」屬「事法界」;此一命題乃「本體界」與「現象界」之對論,而《華嚴經》中之「本體論」乃緣于「本體界」而來;此謂「本體論」之「理法界」並非憑空而生,確是依于「本體界」而有「本體論」。 此非邏輯,亦非推論,乃華嚴之根本命題——「無有事外之理,亦無理外之事」,或云「理皆納事,事必歸理」;故有「理法界」之「本體論」,則必有「事法界」之「本體界」,此自不待言! 本書乃「紀要」之札記,又屬「懸談」,如約論理必不周詳,是則無法以當今西哲或學術殿堂之標準,從而要求其邏輯及思辨之程度;然若作為此方今世國土之眾生,于其修學「普賢乘」而言,則是很好的佐證及思辨之啟蒙!且於當今西哲之單向思維模式,必能發揮一定之補救效益!尤以欲窺真理之堂奧者,此正是南針耶! 「華嚴會上」的價值,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歷代祖師之創發,實有甚深寓意;倘若今哲能運用時下之工具,更加以研發,重顯古德之瑰寶,將有甚深之縱深可得發掘、覺曉!今此「第四期佛教義學思想」大展宏圖之際,期待有緣的您,一同共襄盛舉! ★目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思想重勘覓玄紀要》分冊叢刊序──《華嚴哲學懸談》序 i 緒篇 「初會菩提場」經文梗概 1 第一品 〈世主妙嚴品〉 4 第二品 〈如來現相品〉 5 第三品 〈普賢三昧品〉 6 第四品 〈世界成就品〉 7 第五品 〈華藏世界品〉 9 第六品 〈毘盧遮那品〉 9 小 結 10 第一篇 《華嚴經》之「本體論」 13 第一章 「本體論」中之基礎結構與組成因素──〈世主妙嚴品〉 18 一、經首 18 二、「生命因素」之存在與結構 21 (一)神眾‧十九項 23 (二)王眾‧八項 24 (三)天眾‧十二項 24 三、「主體生命因素」之兩大區塊 25 (一)十普菩薩 25 (二)十異名菩薩 26 第二章 「無極」存在之常然與湧現──〈如來現相品〉 29 第三章 「下迴向」之樞紐──〈普賢三昧品〉 36 第二篇 《華嚴經》之「宇宙觀」與「生命觀」 43 第一章 總說「世界海」十事綱要 46 一、世界海起具因緣 58 (一)先決性條件 58 (二)因緣性條件 59 二、世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