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修行之道充滿熱情,對上師滿懷期待,對佛法有著無比信心。然而一旦真正開始修道,迷惑、懷疑、不安、恐懼便一一出現,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和態度,更讓修行者走上了修道的歧途。
創巴仁波切早已看出這個問題的警訊,他藉由一場場的演講,以及和現場聽眾的直接對談,提出一些對修道的警告,讓人們省思:我們對修道的觀念是正確的嗎,亦或我們是用修道在加強我慢?我們有誠實面對修道上的問題嗎,亦或我們總是穿著自欺的糖衣在修行?我們對修行的誤解有深,前方的阻礙就有多大。更有甚者,我們的心靈無法因修行而獲得平靜安樂,伴隨而來的反而是無盡的痛苦循環!
創巴仁波切講法時,總是直接而特立獨行,運用適當的比喻,時而幽默,時而嚴厲,直指問題核心,做出合宜的批判。此舉讓東西方國家得以用更廣博的視野來認識佛教,同時也深刻地突顯出佛法的精髓。
作者簡介
邱陽‧創巴仁波切(Chögyam Trungpa, 1939-1987)
邱陽‧創巴仁波切是一個備受崇敬的禪修大師、老師和藝術家,也是許多佛教和禪修之道等書籍的作者,包括《自由的迷思》《動中修行》《覺悟勇士》和《東方大日》等。
創巴仁波切出生在西藏東部,是西藏佛教噶舉派和寧瑪派轉世傳承的持有者。他是蘇芒寺系的總住持,18歲時,於該寺取得堪布學位。在西藏期間,他也廣修傳統藝術,如書法、詩歌、舞蹈和唐卡繪畫。
1959年後,創巴仁波切率眾遷徙至印度。在那裡,他被達賴喇嘛尊者指派為「青年喇嘛學校」的精神導師。1963年,他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擔任特別研究員,研究比較宗教、哲學和藝術。1967年,他在蘇格蘭成立西方第一個藏傳佛教中心──三昧耶林。
1970年,創巴仁波切應邀到美國駐地弘法講學。他以科羅拉多州博德市為基地,走訪各地進行教學,並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成立一百多個禪修中心。他在1973年創立「金剛界」組織(今改稱香巴拉國際),配合協調這些中心的活動。創巴仁波切也建立了那洛巴學院(現名那洛巴大學),這是一所強調哲思研習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創新學院。1976年,創巴仁波切開創了結合世間與出世間靈修之道的「香巴拉訓練」課程。
1986年,創巴仁波切移居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哈利伐克斯市。隔年4月4日,他在該地圓寂。
譯者簡介
繆樹廉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翻譯許多藏傳佛教經典著作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