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大唐盛衰記(西元七五五~七六三年)

大唐盛衰記(西元七五五-七六三年)

3.3 / 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737843
  • 出版日期:2012/06/03
<內容簡介> 要讀懂唐朝,先要讀懂安史之亂! 讓唐朝由極盛到衰頹的分水嶺! 最翔實全面解讀安史之亂的唯一專書! 知名唐史專家石雲濤為讀者爬梳整理,這一段風起雲湧、詭譎多變的戰亂歷史, 讓人性的爾虞我詐與掙扎鮮活躍然紙上! 它是一場改變中國的戰役。 一場戰爭,是歷史的轉折點!它讓極盛的唐朝逐步走向頹敗,定義了唐玄宗的功過,更讓楊貴妃魂斷馬嵬坡,也因此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司馬光《資治通鑑》:「(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 安祿山出身胡族,開始只是邊境集貿市場上一個小小的中介,卻一步步高升為主管唐帝國東北地區三大軍區的司令長官,最後居然還龍袍加身,做了大燕皇帝。他的這種傳奇經歷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從七五五年安祿山起兵,直到七六三年被平定,一場肇始於大唐帝國東北的叛亂為什麼能持續七、八年的時間?而這場戰亂最終帶給後人的教訓又是什麼?……本書將帶你撥開歷史的迷霧,透視歷史表象背後的真實。 要讀懂唐朝,先要讀懂安史之亂! 這場戰亂,結束了盛唐的神話,百年帝國從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頭。往昔的繁華,成為回憶;戰爭的創傷,成為唐人難以治癒的心靈之痛! 是誰埋下了禍根?是誰點燃了硝煙?是誰在苦撐危局?又是誰在推波助瀾?一場長達七、八年的戰亂,導致了怎樣的力量重組、政壇變化?暴露了怎樣的人情與人性?本書透過展現這場戰爭的全景,一一給出答案。 ★目錄: 引子 (一)山雨欲來 1、投機與冒險:安祿山崛起 2、帝國裂縫:張九齡罷相 3、口蜜腹劍:李林甫誤國 4、弄巧成拙:楊國忠逼反 5、姑息養奸:唐玄宗自食其果 (二)龍爭虎鬥 1、烽煙四起:倉促防禦戰 2、長安淪陷:國破山河在 3、內憂外患:艱難的抗戰 4、生死較量:安祿山遇弒後的戰局 5、光復兩京:戰亂並未結束 6、棋逢對手:史思明與李光弼的交手 7、直搗范陽:決戰的勝利 (三)餘波未平 1、人口:帝國的根基 2、河北:肘腋之患 3、外援:不是免費的午餐 4、邊防:危機重重 5、宦官:病灶的癌變 6、藩鎮:甩不掉的尾巴 餘響 主要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石雲濤 河南太康人,文學碩士,歷史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唐史、唐詩、絲綢之路與外交文化交流研究。著有《唐代幕府制度研究》、《建安唐宋文學考論》、《早期中西交通與交流史稿》、《走出玄武門:李市民的治國謀略》、《三至六世紀絲綢之路的變遷》、《中古文化探微》等,發表學術論文七十餘篇。 ★內文試閱: 西元七五五年陰曆十一月十五日,陝西臨潼驪山華清池,大唐帝國的玄宗皇帝正與愛妃楊玉環一起沐浴著溫泉,忽然太原有人騎快馬來報唐玄宗,說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安祿山在十一月九日這天起兵叛變了!對於這消息,玄宗起初並不相信,因為長期以來,經常有人說安祿山要造反,可他不是沒反嗎?很快的,朔方軍也派人送來了相同的消息,特別是處在河北的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派人送來的消息,使得玄宗不得不相信:安祿山確實反了!沐浴溫泉的愜意與舒適頓時煙消雲散,他急忙召集宰相商議對策,並著手準備離開驪山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