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憂鬱的熱帶
4.5
/
11
作者:
李維‧史特勞斯
譯者:
王志明
出版社:
聯經出版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0803587
出版日期:1989/05/01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TAAZE 讀冊生活
PChome 24h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借閱
哲學
社會
人類
my favorite
歷史社會
活生生的
E7
法國
旅遊&冒險
完讀書評
5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wellmax
寫了書評。
行動、觀察、與思索,是我所嚮往的人生態度,雖然自己偶爾也喜歡觀察與思索萬事萬物背後的本質,但始終是個沒行動力的人。是以看完『憂鬱的熱帶』一書,不禁對李維史陀(本書譯李維史特勞斯)充滿敬佩與喜愛,畢竟深入巴西熱帶雨林與未知的部族朝夕相處,並從人類學的角度觀察日常活的異同、思索其中的文化脈絡,大概沒有比這樣的冒險更浪漫、比這樣子的追尋更真摯的了吧。而『憂鬱的熱帶』也並非只是充滿著異國情調與冒險風情的旅遊書籍,因為相對於有時顯得僅是多愁善感的異域流浪,只為交換幾項物品而忍受千山萬水的跋涉、無趣與折磨也許更接近田野調查的現實:也更因為在這旅程的背後是人類追本溯源、對鏡反思的渴望。尤其喜歡看作者在面對不同文化時的心境,對社會規則、對儀式、對傳說故事的觀察解讀。也許是因為作者對人類學家跨文化批判的矛盾處境有深刻的體會,其文字並不讓我覺得有帶著什麼文化成見,不知為何這點讓我讀起來心情輕鬆。買這本書緣起於幾年前旁聽一門人類學相關課程時老師所開出的閱讀資料有此書中的篇章,當時就被書名以及李維史陀的故事所吸引。由於並沒有小說般高潮迭起的劇情,買下來後斷斷續續到一年多才看完,但這是一個才華洋溢之人真實的冒險故事與思索,因此很具力道,一定值得有興趣者一讀!
讚
回應
分享
ziggy8lee
寫了書評。
李維斯托這個人 / 在這裡
想說的多到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一方面也因為他在這本書裏面囉唆的很。但正因如此,這本書值得耐著性子細細看去:論文裏有他的資料跟邏輯,這裡有他的溫度,跟他以一個人的目光所歸納出來的真知。先抓那個印象最深的: 邏輯是這樣的:跟所有的人類學家一樣,李維斯托(本書譯為"李維-史特勞斯", 此譯較準,但打來太累,棄之) 探究的是人的群體展現出來的樣貌。不只是人類學家,其實我們大家不也一樣? "人的樣貌" 吸引著我們。只是,每一個個別的 ”人” 的樣貌是一個實質,而群體?"人們"?它的樣貌該是什麼?它真的有 "一個" 樣貌嗎?李維斯托認為原始社會中人們從神話著手,架構出社會裡各種脈絡:架構出人跟人、人跟世界、人跟宇宙的關係。重點並非神話本身,而是由那一群 "人們"所構築出來的,一整套可觀察、可紀錄、擺在面前,也確實運行不息著的那個東西。到此為止都還很可喜可賀。單看”那個東西”的本質,其實也就是我所珍愛的歷史(政治)、哲學、文學云云,所有的本質。他們不過是同一回事:當我們想到 "人們" 的時候,我們總是從他們所展示出來的著手。讀到這本書第六部的結尾,我赫然發現,把"人們的展示" 義無反顧的當作一種既存的實體來看待,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有的階級意識、符號、儀式... 框架起人群中所有個體一生乃至於世世代代生活的所有認知,都看似堅實,事實上卻只如清煙一縷:他們並不一定擁有邏輯性的存在。這當然不是我想到的,而是李維斯托告訴我的。茲錄一段原文(338頁): "... 三個社會不知不覺之中會永遠分開,各自孤立,每個社會都關閉在一種自傲感之中,而那自傲感卻連自身都不大能明白,都用一些制度上的煙幕遮蓋起來,結果是每個社會都變成這些設計的無意義犧牲,這些設計的目的為何也不為所知,無從發現。” 只有這樣也不算什麼,這不過是”異化”一詞的註釋。重點在下一段:“波洛洛人在他們的體系上面戴上那麼一項冒充死者的高冠是徒勞無功的:他們的努力,不可能比別的社會更成功;一個社會對於生者與死者之間的關係,所發展出來的意象,最後追究起來,仍然只是…(中略) 企圖掩飾、美化或正義化存在於生者與生者之間的實際現實關係;想否認這項事實的一切努力,終歸是不會成功的。” “波洛洛” 可以換成你想得到的任何一個名詞:這跟文明或非文明無關,也跟哪一種文明無關。環視身邊的大小事,我似乎可以在同樣的脈絡之中看出一些新鮮的顏色。並不是他們改變了,而是我摘掉了以前一直掛著的有色鏡片。傳統、鄉土、家庭、文化、價值云云… 所有的架構都會令身在其中的人舒適 (這也是它本質的功能所在),也值得我因為其無庸置疑的存在而致上敬意。但如果一頭栽在裡面,非得堅持出什麼;那麼這些就不但只是清煙一縷,那煙味尚且還會令所有理性的人感到頭暈反胃。
讚
回應
分享
書呆子
寫了書評。
現在看來 很多理論都解釋更全面 但是如果站在1955年的時空 然後知道55年以前的作品 就可以知道這重要的一步是多麼深刻 同理可於藝術與科學領域
讚
回應
分享
fang96
寫了書評。
有些段落的確表現出人類學家的矛盾心態,不同於科學論證有明確的答案,一個人類學者(或是社會學家)該如何去"客觀"分析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社會型態,而能夠說服讀者已經撇除自身的社會背景了呢?
讚
回應
分享
sbfbrbbr
寫了書評。
在一開始便說探險對於一個人類學家的徒勞,最後寫的是人類學的局限性與不可突破的困境,這就是所謂的熱愛了吧。對一件事熱愛並不是盲目的全然相信,提高地位,而是知道他有所不足,然後接受。
讚
回應
分享
出版社簡介
聯經出版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吳明益【一門課堂的長書單】goo.gl/ULAEcM
1449
32
蒐藏
Society
5
0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69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