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華文書寫
散文
微憂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微憂
那些無事在台北走路時想起的小事
3.4
/
8
作者:
王文娟
出版社:
INK印刻文學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6377686
頁數:
266 頁
出版日期:2010/04/01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PChome 24h書店
臺灣
中文文學
旅行
攝影
文學
完讀書評
2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fango
寫了書評。
我也是這樣在台北微憂著
其實書名副標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那些無事在台北走路時想起的小事。」我不是本地人,但我同作者在台北生活著。台北之於我是一個快速又商業化的都市,但對於一個旅人/路人/無事之人來說,走在台北的路上,並不會想到那些讓頭腦爆炸血壓升高的諸如捷運台北車站使人窒息的川流不息的噁心人潮。在這樣一個速食的城市,人們需要的反而是一口一口緩慢的咀嚼。可能在每日往返住家與學校/公司的公車上,前往7-11買消夜的路上,鬧哄哄的世貿展場,去觀察那些「經過」我們身邊,身上帶有故事的市井小民,或許乍看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我可以理解那是一位戲劇人該有的敏感,書寫那些小事,不僅是「經過」的證明,它們更可能成為細碎的片段,有意無意飛入作者創作的劇本之中。我自己也同作者這樣在台北微憂著,我喜歡觀察那些小事,哪怕只是一位老人在公車上打鼾,或是在捷運上遇到一位腋下發出濃濃狐臭味的高中女生,又或在龍山寺看見一位金髮碧眼的老外在擲筊,零零碎碎那些是也不是的小事,在我認為,之於台北,這個我居住七年的地方,那絕對是值得回憶的「曾經」。但我和作者不同,我並沒有把那些觀察的曾經縫接成一本書,雖然我偶爾拍照,偶爾書寫,大部分的「經過」都還只是在腦海中虛無飄渺著。書裡那些散落穿插的失焦照片、搓揉的文稿、斑駁的筆記,就如同記憶一樣,不清晰又帶點殘缺。但生活就是要這樣不完美才會產生凹凸的質感,也才能感受到溫度的差別。
讚
回應
分享
yee
寫了書評。
刻意強之的台北性
這是補充的: 最近在想如果用一本書的篇幅該怎麼處理一座島,然後恰巧碰到V城之旅前看董啟章的《地圖集》,才知道為什麼會那麼討厭王文娟的《微憂》,明瞭學長學姐的「假的朱天心們、沉迷於看一些角落、進行文青式的耽溺」這種批評完全其來有自。助教在社會學理論的討論課曾經說過,經典的文學通常是否定現實的。而耽溺式文青似乎傾向肯定現實(「小確幸」),或是無涉現實--所有不幸只發生在他們的心靈裡,形成一種內向的譫妄。在《微憂》裡,台北像一座沒有歷史的城市,一切現象都只發生於現在,而且只為了被她走過、觀看、然後採擷入書,所以她可以只對著溫州街的老房子唉聲嘆氣,歷史背景只是by the way;對牆頭小花噓寒問暖,除此以外的世界都不存在。 而且「微憂」是在微個屁憂個屁啊?這不是剛好踩到我對姿態(或品牌)文青的「微-」地雷嗎?王文娟整本書唯有這裡的做作超乎時代,預知了時下網民對「微-」的反動。而憂又在哪裡呢?讀者應該比較鬱卒吧! -- 排版優於內容,一面翻書一面覺得在看這座城各光度下的定影,令人凝神。 作者簡介說她曾獲小說獎,也的確印證在內文少數的類小說文體中,像用單車作為說故事主體的那篇,篇幅雖短卻生動精彩。其它行走於台北城的夢囈雖亦偶有靈光,多半卻淪於詞藻堆砌,又沒有駱以軍即使長句構依然力道萬鈞的功力。原本這類在城市中穿巷過弄的浮想聯翩應該非常迷人,而我也曾反省也許是我自己的台北行走經驗貧乏,但我想既然拿了文學年金,卻不能(至少對我而言)藉文字召喚一個具體的場景縱深,雖然野心雄厚、立意也佳,仍只是一團泡沫和作者的譫妄而已。(這是補充的:但看到最後幾篇,覺得故事性佳,文筆也洗練流暢;感覺抽除了刻意強之的「台北性」之後,作者真正的功力才有餘裕發揮。) 喔對,竟然有人拿這與柯裕棻相提並論……我覺得還滿詫異的。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王文娟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INK印刻文學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我的書櫃爆炸了》分享
5972
94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14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