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京都食導覽
品嘗美食、學習京都 料亭、餐廳、茶道、?子、錦市場… 圍繞著京都美味的故事。 本書將京都的美食及店家,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分門別類,將各個季節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以清新的文字將「食」的真諦,呈現在讀者眼前。 作者麻生圭子在本書中,以「食」為起點,並且用心、而非用眼,率直地將她心目中的京都表現出來。 自從麻生圭子開始學習懷石料理及茶道之後,對於京都,比起之前有了更深的理解。改變最大的,是能夠從料理的美味當中,體會到季節感。 「吃」,是效率最好的學習方式。曾有一位作家寫道:若想要早些了解某個地區的性質,首先要到這個地區的市場去,並且吃當地人們所吃的東西。這個態度放在京都,也是適用的。作者從身旁的「食」為起始,並且用心、而非用眼,率直地將見到的京都表現出來。 在京都,食又分為「日常」與「非日常」。「日常」(一般飲食)的部分,最近都已被標準化了,因此作者所篩選的下筆條件,是希望能夠展現出她喜愛的京都,也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本美食導覽書。麻生將本書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分為「花?子‧春摘之旅」、「祭典食之樂‧夏日尋涼」、「品嘗豐碩果實‧因緣際會之秋」、「將古都盛入冬日茶碗」等四個部分,內容含括京都料理至立即可食用的小吃,並且以祇園、中京區為中心,這些店對觀光客來說也容易造訪。有些較為特別的內容,可能是依照作者當時心情而加入的,這些都屬於京都的一部分,請讀者當成另一個角度的京都來參考。 麻生圭子說:「請務必於造訪京都時,攜帶本書─這本《小巧京都食導覽》。」 ★名人推薦: 台灣美學經濟創言人、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李仁芳 南村落總監 韓良露 ★內文試閱: 第一章 花?子‧春摘之旅 伊賀上野櫻花隨風而來京都 伊賀上野 天神前 含芳 紅梅屋 眼前這份?子,並非京都所產。是伊賀上野「紅梅屋」的作品。不過到了春天,卻隨風飄來京都,在各處綻放花朵。像是夜晚追著菅原道真(譯註:西元八四五年~九○三年,日本平安時代貴族、學者、漢詩人、政治家,為日本「學問之神」,據說道真被貶至九州太宰府時,京都的梅花隨著道真,一夜之間飛到九州),連夜飛到太宰府的梅花一般。 這花朵究竟是追著誰而來的呢?是追著芭蕉(譯註:松尾芭蕉,西元一六四四~一六九四年,江戶前期的俳諧師,將俳句形式推至頂峰)的足跡嗎? 這種花,名為「樣樣櫻」,名稱是來自芭蕉的俳諧作品: 樣樣諸事,回憶中的櫻 據說這是芭蕉回到了伊賀上野(譯註:位於三重縣伊賀市,為芭蕉出生地)時所詠的句子。他提到的「樣樣諸事」,其中也包括了在京都的回憶吧。京都嵯峨的落柿舍一處,留有芭蕉的足跡。 我第一次見到這如櫻般的?子,是在洛中(譯註:京都市中心區域)的京町家。這戶人家從前原本販賣和服,這一代的主人是位畫家。主人對民工藝及染織的造詣之深,就連京都的文人雅士也另眼相待。由於他有自己獨到的審美意識,因此室內所有的裝潢都非常美麗,有時我會請他提供場所協助攝影。某天,攝影結束後,我們到了二樓,這裡是鋪著檜木板的和室,我一邊眺望映在灰泥牆上的松樹枝影,一邊啜著茶。 一只白瓷的高腳托盤,放在磨光的檜木地板上,裡面擺放著櫻花模樣的?子,好似畫一般。我享用了一個,接著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