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英美兒童教養類暢銷書 .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暨臨床心理師洪仲清、親職教養作家李偉文、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建中教師陳美儒 專文推薦 .美國與台灣教育部長推薦 .台灣教育學界、親子教養作家、國家教育院、全國教師協會、家長協會一致推薦 .全新教養觀念,幫助孩子成長茁壯 這本書讓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亞恩.鄧肯/美國現任教育部長 每個父母都應該好好讀這本書。 查爾斯‧杜希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1 教育投資是讓國力更強大的良方 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兩度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紐約時報》記者 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能夠成功,有些卻不能? 童年經驗對一個人未來的形塑有什麼關鍵性影響? 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未來一生受益? 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為成年做好準備? 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克曼 + 哈佛、芝加哥大學最新研究 本書將徹底改變我們養育孩子的方式! 作者以3年的時間,走訪全美頂尖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兒科醫生等,整理不同領域研究結果,試著解答孩童時期與未來人生的關聯性,以及父母如何影響孩子、能力是如何發展,由此探討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教育孩子。 根據美國哈佛與芝加哥大學專家最新的研究成果,除了發展認知能力之外,父母也應重視孩子管控功能、壓力應付與情緒管理等能力培養,才能讓孩子真正受益一生。 父母師長可以參考以下要點,思考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更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長過程,給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最美好的資源: ◎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基地 嬰幼兒對於壓力及創傷極為敏感,此時所受到的傷害會刻畫到身體,不但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健康,也會直接影響日後學習表現。所以孩子還小時,父母要特別及時付出溫暖的關愛,創造一個能讓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他們長大後的社交能力會較好,能夠面對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 ◎學習小老鼠媽媽,儲備孩子體內的自信 根據美國實驗研究,常受到鼠媽媽舔舐與梳理毛髮的小老鼠,長大後比沒有受到舔舐與梳理毛髮的小老鼠更社會化、更勇敢、更能適應環境,自制力更好,壽命也較長。所以父母及早與孩子發展出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也就容易培養出抗壓性,不管以後生活碰到什麼挑戰,都比較能展現自我,運用儲藏在體內的自信,找出自己的路前進。 ◎不做「直昇機父母」,讓孩子承擔失敗的風險 孩子10歲之後,就不要像直昇機老盤旋在孩子頭上,一有狀況就俯衝下來幫助孩子解決。孩子此階段最需要的其實是一點點困境、一些挑戰、一些他們可以克服的匱乏,甚至只是讓他們向自己證明,他們有辦法克服困難。老是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反而會斷絕孩子歷練成長的機會。 ◎社會智力等人格特質+認知能力=未來的競爭力 考試總是無往不利的孩子,有時候可能因為過於自滿,當人生突然出現困難時,會承受不起。父母師長幫助孩子培養關鍵的人格特質,等於幫孩子架設一張安全網,讓孩子學習自己克服障礙,當進入成年階段,就擁有成功的更佳優勢。 ◎培養內在動機,讓孩子自己真正想要改變 要實現長遠目標,動機與意志力缺一不可,但關鍵還在於孩子自己是否想要改變。當孩子體驗到「有人認真對待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