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機時代,儘管全力奔走,卻仍常停留在原地,
當心力耗盡、當工作倦怠時,讓「微儀式」帶你走出困局!
「微儀式」是什麼?
可能是在紙上或手機上的記事本上畫一條線,有時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瑣碎行為,例如折棉被、光腳走路、抄寫帶給你勇氣的佳句、閱讀一行吸引你目光的字句、起床後對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等。一件每天都會做的小事,成為了一種「微儀式」,就算只剩一點點力氣,也可以毫無負擔地輕鬆執行。短時間看起來沒什麼變化,但當所有瑣碎小事聚集在一起,將會累積成比想像中更大的力量。
作者自幼被老師、同儕排擠,備受挫折,在不自覺中罹患憂鬱症,出社會後又受心魔困擾,被診斷出職業倦怠症伴隨憂鬱症,換了好幾個諮商師,病情卻始終沒有好轉。最後,在一位諮商師的建議下,他開始了「自問自答寫作」並創立部落格,結果卻吸引了上百位同樣深受心理困擾的陌生人來信訴說煩惱,進而意外展開為青少年排憂解勞的工作。
他以10年時間與4萬4千名個案相會,並設計出21種「微儀式」,幫助許多人在身心疲憊、內心不安時,重新拾回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作者簡介】
張在烈 장재열
超越共鳴和安慰,共同創造人生變化的實踐型諮詢專家。
長期擔任心理諮詢師、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二〇一三年擔任企業人事負責人時,為緩解本身的憂鬱症和恐慌障礙而開始在部落格上寫文章,很快得到超過五萬名以上青年的共鳴,同時收到許多諮詢與分享的郵件。因為無法忽視那些郵件,於是一一用心回覆,並藉此契機成立了非營利團體「青春諮詢所的姊姊們」(現已結束),走上了心理諮詢的道路。
之後的十年間,約與四萬四千多人面對面進行談話,為了培養能夠自己走下去的自生能力,探索各種療法、舉辦研討會、進行微儀式等多種方法。
因為深感要恢復心靈健康,不僅需要個人,還需要社會的變化,因此透過廣播、寫作、企業CSR、社會參與等各種努力,打造「任何人都能說出苦惱的世界」。
曾擔任首爾市心理健康博覽會總監、保健福利部青年特別委員會民間委員、G-Dragon JUSPEACE基金會諮詢委員等職務,目前擔任Offment的代表。
著有《致今天也沒有哭過的你》《辭呈中沒有人說真話》等。
【譯者簡介】
馮燕珠
新聞系畢業,曾任記者、公關、企畫,後辭去工作隻身赴韓進修,回國後踏入翻譯界,現為專職譯者。
近期譯作:《我不參加媽媽聚會的理由》《媽媽的說話練習2》《拯救未來的我:減少後悔、提升行動力的自我調節心理學》《寫給年輕人的靜心課》《寫給中小學生的夢想工作大探索》等。
工作聯繫:yenchu1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