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陪跑中》
8分速的遇見
在台灣,每年約有500場路跑馬拉松,
但大多數旅人跑完就離開,瞬間湧入的人潮,對在地帶來的不是消費而是消耗,
因此我們希望提倡跑完一定要留下來,好好感受在地!
水杯、跑衣、獎牌也能環保又永續,
使用在地物產當伴手、賽後端上地方才有的好味道,
舉辦一場永續的馬拉松,朝支持地方的方向前進,才能真正帶動良善的觀光經濟,
跑過沙灘、綠色隧道、雲霧森林,過了下一個彎,就迎來開闊海景藍,
雙腳萬能,身心舒暢,留下來旅行,蒐集體驗在地特色,即使跑過也能不錯過。
推薦給還沒入坑的旅人,換個速度帶你遇見未曾看過的風光,
同時培養運動習慣,旅行也能為健康加分。
在這個大健康旅行時代,規劃一趟慢跑慢旅,交由自己配速。
編者的話
永續的賽事,跑過的風景
一身輕裝,一雙跑鞋,慢跑是最平易近人的運動,不管你在哪裡,隨時可以出發。
對於常在各鄉鎮出沒的我來說,想要維持運動習慣,跑步是個好方法。我跑過夜幕下的鹿港小鎮,穿梭在曲折的老街巷弄,有別於白天的人聲鼎沸,只剩下昏黃路燈和打烊的板凳陪我;也曾夜跑東港,從鬧區一路到大鵬灣,站在鵬灣跨海大橋上搧海風。跑著跑著跑出了信心,一次京都獨旅時,晚上又腳癢,打開Google地圖,發現入住的町屋民宿離二条城並不遠,繞一圈來回五公里最適距離,路上遇到不少出門運動的在地居民,沿途眼睛很忙,城市在不同時間展現不同的面貌,像是賺到了另外一趟小旅行。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23年的運動現況調查,台灣運動人口達82.6%,規律運動人口佔35%,慢跑、超慢跑、健走都是熱門的搜尋關鍵字,顯示近年來民眾注重健康管理,更有意識的養成運動習慣。
但在還沒開始跑之前,許多人大概都會這樣想:為什麼要跑?跑步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山海陪跑中」,我們想提供旅行另一種選擇。先從心態和姿勢開始預習,再精選全台10個練跑推薦路線,有風景陪跑才不會無聊。把基本體能練起來之後,全台有五個經典賽事值得嘗試:菊島澎湖跨海馬拉松,讓人有理由體驗澎湖淡季的精彩;太平洋浪花半程馬拉松、萬金石馬拉松有無敵海景相伴;集集鐵道半程馬拉松、太平山雲端漫步路跑絕對是愛樹與樂山之人的優先選項。跑完之後,安排在地人帶路兩天一夜行程,跑過不要錯過。
但一場動輒上千、上萬人的賽事,對地方帶來的是經濟效益還是環境衝擊?一場永續的路跑賽事又該怎麼做?
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一場賽事產生多少廢棄物?跑者從哪裡來?停留了多久時間?我們找不到足夠的官方數據可參考。但幸好民間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成立聯盟讓各大主辦單位橫向連結,積極與世界六大馬交流經驗,透過論壇建立運動領域的永續素養,並且著手制定碳足跡盤查標準、賽事環境永續認證的規範等,為的是讓賽事辦理有更永續的作法可循。
不管是永續的賽事,或是路跑的旅行,需要凝聚主辦單位、跑者、旅人與在地人愛護環境、照看家鄉的心情,從經驗中學習、調整後再往前,是對下一代的承諾,也是對土地的承諾。
八分速,是邊跑邊看風景的舒服速度,即將迎來秋高氣爽的時節,來一趟雙腳萬能、身心暢快的旅行吧!
文.微笑台灣總監李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