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記憶管理局

《記憶管理局》的書評

這個故事有個滿重要的關於「未來科技與道德論辯」的核心議題,只是不用那麼嚴肅的方式說故事。而且看完整本書,會發現小說中的情節其實才過了很短的時間,相當緊湊逼人。打鬥的場景也非常有趣,我有一段特別喜歡的場景。

故事中有提到記憶的錯位可能會導致人際關係的缺失,看到這段就有點心有戚戚焉。很多人常常答應什麼就忘了什麼,承諾感覺很不值錢,但人們真的會為了這種理由,把「記憶」給政府/高層,或其他的任何人保管嗎?即使乍看很完善的保護或取用記憶的機制,但你相信「他人」或「電腦」嗎?說到底,我們真的什麼東西都可以交給「科技」嗎?

總之不想認真思考的話,是一本純粹娛樂打鬥,有很帥的記憶管理局隊友們。若想深究故事的核心,也有很多可以讓大家想個沒完的東西,很值得看。

最棒的一年:5個步驟,100%實現目標,讓計畫不再是空話

《最棒的一年:5個步驟,100%實現目標,讓計畫不再是空話》的書評

這本書我也是在圖書館借來看過很多次,剛好電子書特價就買了。看這類勵志書,其實有時候真的會懶得實踐,但對我來說只有一個觀念破除盲點,那也就是本有用的書!

我其實還蠻常鼓勵別人的,書中有提到大家常常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覺得自己做得到很多事情,之前和友人討論某件事情,忍不住告訴他我覺得我對他的信心比他自己多,其實我對很多朋友的信心蠻多的,只是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覺得自己能夠做到。

《最棒的一年》便是破除這樣的疑慮,當然要踏出舒適圈很困難,「限制性信念」常常讓人對自己悲觀,其實只要將任務拆解成從舒適圈開始進行,就可能完成很多事情。書中也提到缺乏資源有時也能激發創意與能力,當然不是要大家自不量力,但很多時候只要稍稍跨出一小步就能完成。

千禧黑夜

《千禧黑夜》的書評

《千禧黑夜》是一本綜合非常多推理類型的作品,它是由五個短篇構成的長篇故事,具有本格推理的形式,但五篇故事之間又有著相互呼應的社會議題與哲學思考,並且融入作者學習的泰拳,化為書中拳拳到肉的打鬥,及警探到處走訪查案的過程。而且非常有趣的是,這本書的女性都比男性還會打,有個角色老讓我覺得他是正直的大傻瓜,但我又非常喜歡這個角色。

故事裡面探索著正義的樣貌,同時有著「因為我想追尋這樣的正義,因此犯下了大錯」的角色、「因為我想要幫助別人,覺得自己做的是好事,但也犯下了大錯」的角色。「明明想要向對方復仇,卻選擇原諒了對方」、「明明知道自己的行徑違反自己的職業道德,但還是為了重要的人在所不惜。」的對照,每個角色都有能夠相互對應的特殊情境,卻也是人生而為人的複雜景象。

然而讀到最後,我從不覺得那些感覺犯下大錯的角色有錯,那是立場的不同,是人的選擇,我甚至能夠在好幾個不同的角色裡,看見許多人或是我自己的生命歷程的投射。但故事當然不只是這樣,身為推理小說徵文獎出身的作者冒業,也寫下了十分有趣的詭計與犯罪事件,並在包裝這些謎團之餘,配合了香港、紐約、倫敦與日本的歷史大事件,讓事件也成了詭計的一部分,以及也結合了作者的工程師背景,去描寫了科技的進展與時勢所趨帶來的人心變化。

之前有個朋友問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哪個部分,其實這個故事融合了非常多推理類型,但我最喜歡的部分其實是「就算世界發生了大事,我們終究必須處理屬於自己的問題。」

《千禧黑夜》跨足了香港、紐約、倫敦、日本四個國際化的城市,與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相伴,可是最終我們真的處於那個事件之中嗎?在事件的洪流裡面,我們終究有自己煩惱的事情。是不是要跟著社會的風氣去面對世界的問題,又或者是我們連自己都搞不定?當正義的樣子有一個既定的印象,而卻又跟我們想望的東西相違背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自處?而有時候,我們究竟是該出頭,又或者該退縮?在這個世界,又或者是待在香港,每個人又會用怎樣的立場去做怎樣的選擇。

如果看慣了歐美或日本的推理小說,或想看看跟台灣推理小說不一樣的書,也許可以試試《千禧黑夜》,他有一點點《13‧67》的味道,結合了不同香港推理小說的彩蛋,又有冷硬派警探到處趴趴走查案跟打架的過程,以及社會寫實的省思,是我覺得非常非常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它是一本既溫柔又堅定的書,也是一本既強悍又有信念的書,很希望大家也會想看它。

Real Lies 真實謊言(下)

《Real Lies 真實謊言(下)》的書評

最近剛重新看完了《真實謊言》,是《虛假人設》的續作,講述尹衡與闕肇基這對的故事。但沒看過《虛假人設》也可以看,是獨立的角色故事,只是有先看過會對整個背景更加熟悉一點。

比起《虛假人設》的兩個年輕偶像,我其實比較喜歡尹衡與闕肇基這對,雖然我覺得他們的感情拖得時間比較長比較苦一點。(只有一點)可能因為和這組年紀跟心態比較相近,他們是彼此扶持的工作夥伴。

闕肇基因為緋聞的關係必須退出演藝圈(詳情可見《虛假人設》),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了值得培養的演員尹衡,於是開始了一段一起努力的過程,而過程中其實尹喜歡闕,只是一直默默地等待對方,但闕擔心自己耽誤對方,始終不給回應。我覺得他們就是雙向喜歡不表白,拖到天荒地老。後來發生了一起死亡事件,為了查出案情的真相,尹和闕的關係才開始起了變化。

我第一次看這套書的時候,根本就把它看成勵志書,裡面講了很多關於努力的過程,又或者是努力過後卻什麼都得不到的辛酸。可是看他們披荊斬棘克服困難還讓尹衡在舞台上發光發熱,就覺得那一切努力都很值得。

故事雖然有點夢幻(畢竟演藝圈),但對我來說又不是那麼夢幻,因為我真的有家人在相關產業上班,三不五時也會聽見家人講一些產業辛酸。而我特別喜歡在現實之中保有一點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管是之前ami亞海的《虛假人設》、《部門人事調整公告》,又或者是《拼裝家庭》(這本不是BL愛情故事,但它就是在現實中保有人性美好的作品)。

《虛假人設》跟《真實謊言》都結合了我最喜歡讀的推理情節,在一面推進情感的時候,還一面認真查案,根本就超級我的菜。看的時候偶爾會覺得苦苦的,但大部分的時候也會是甜甜的,而且還有一隻非常可愛的貓,有一篇番外是非常可愛的貓視角的人類,很希望大家都看看這本。

小說殺人

《小說殺人》的書評

《小說殺人》台版終於出了,很久以前有在讀墨社團和Podcast裡面推薦過,但那時候只有港版,大部分的犢友大概都沒辦法買,因為作者朋友贈書,香港出版時我就看過了它。由於台版有收錄港版沒有的推薦序,跟重新改過的後記,所以我又買了一次。

這本書很有趣,包括台版我看了四次,每次都用不同的方式看。

第一次就是當作一本推理小說看,故事裡的作者因為被迫故事斷頭不出版(讀者們應該最討厭這件事),又被羞辱了一番,最後決定另尋生機,但他找到的方法,是非常極端的「殺掉總編輯」。這其實在書裡是故事裡的故事,而故事之外,真的有一名作者,他的書也被迫中止出版,因此他想透過這個故事裡的故事,真的和故事外的編輯合夥,一起殺掉總編輯。

第一次看的時候,相當認真研究故事內外的詭計,以及彷彿全知觀點的讀者,到底要怎麼察覺他的陰謀布置在故事的裡外?以及運用了紙書與電書特性的不同,去製造一個資訊的漏洞,以推理小說來說是非常有趣的設計,也頗具娛樂性。

第二次看的時候,是為了要準備錄Podcast,認真研究了作者的背景,然後發現這本書除了書中故事裡外的虛實,還有書外故事裡外的虛實。作者本身就曾經遇過故事出了三冊而被斷頭,書中也有提到彷彿《偵探冰室》系列的內容,以及創立出版社的心境。但,疑似半自傳的作品,對推理迷來說當然還是存疑。到底是作者想透過故事想說什麼,或者是這一切都只是虛構?除了故事裡的虛構,是否也有故事外的虛構?或是如書中的他所說,是要報仇,又或者是過得更好就好。而這本推理小說的真相又真的是真相嗎?

第三次看則是在我做《0037(第二十一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集)》的時候,作者入圍了徵文獎,而他在後記裡面提到他在《小說殺人》的港版裡面寫了幾句半真半假的話,所以我又回頭看了一次,這次也是有種半真半假的感覺。(不如說我每次看這本書都是邊思考真實性邊存疑。)

但《0037》裡收錄的〈安心出殯〉跟《小說殺人》是截然不同調性,《小說殺人》更有一種業外看熱鬧,業內看門道的狀態。如果曾經在出版產業生存,會對於故事裡面的作者、總編、編輯又或者是業務部的人,產生各種共鳴,也或許可以察覺出版生態的某些為難。有些句子我會邊看邊笑,有些句子我會邊看邊想真的是這樣,而有些句子我會邊看邊覺得很難過。

第四次就是這次重看台版啦,因為作者改了後記,還收錄了譚劍的推薦序,不僅給了內容一段非常厲害的注解,說明了作者的背景,還講了一些香港出版社的生態,香港讀者可能不需要那些序言就能很快進入狀況,但台灣讀者如我們就會發現許多不一樣又有趣但又非常殘酷的地方。以及,作者後記突然心境的改變,也是這本書我覺得非常趣味的地方,我對照了港版與台版的後記,突然又增添了這本書更像作者半自傳的模樣。

所以就算是已經擁有這本書港版的讀者,我覺得也可以為了推薦序跟後記再買一本,因為整本書的虛實對照實在太有趣了,可以用很多不同方式看。

心得原文在這裡:https://twinsyang.net/archives/35073

小說殺人

《小說殺人》的書評

第二次重讀《小說殺人》還是覺得是個文字工作者看起來心驚的推理小說。故事裡面跟現實的映照,對於市場的觀察與批判,還有結合社會環境的詭計等等,都相當有趣。

一本書出不了續集,該怪作者嗎?怪出版社嗎?還是該怪讀者嗎?在內裡的虛構小說,外層的破案真相,還有更為外層的現實,哪個才是最正確的樣貌呢?為了出不了小說就殺了編輯,這是多高的或多低的機率會發生的事情?因為市場風向而大改的故事,是好的故事還是妥協的故事?很多事情都沒有對錯,但都很殘酷,而對於出版工作者最殘酷的,大概是庫存吧。

我覺得這本書尤其適合電子書讀者,有個設計非常特殊,簡直就像電子書平台業配文,而那是相關工作者更熟知的操作,更可能執行的過程。不過建議自己看,想必犢友都會會心一笑。

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查查作者本身的經歷,可能會對這個故事陷入長考;以及如果看過作者其他的作品,可能會發現彩蛋。

當愛情變成一場遊戲

《當愛情變成一場遊戲》的書評

閱讀的時候會挺想知道超不討喜又厭女的男主角最後發生什麼事情,節奏略快了點,故事挺有趣的。
愛情成為很驚悚的算計,不太喜歡結局,如果在頓悟之後仍步向絕路,那麼誰還要覺醒呢?但或許也是另一種警世,這世界本來就沒這麼好混,傷害別人就會報應在自己身上呢!

重版出來!(17)

《重版出來!(17)》的書評

每次看《重版出來》都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一番省思,究竟該對自己的作者投入到什麼程度呢?但閱讀《重版出來》總是能獲得工作的能量。在每次作者遇到困境需要克服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是作者自己的課題,旁邊的工作者能帶領的只有一點點而已,創作者真是一條孤獨的道路,但能夠走過這一對,沿路開的花朵應該都是很美麗的吧!

塔納托斯的夢境

《塔納托斯的夢境》的書評

我很喜歡女主角原本需要被幫助,後來反而在過程中發現自己能夠給予他人的協助。雖然社團裡的幾個角色或多或少有點誇張的描寫,但我還滿喜歡他們個性突出又鮮明,有時會因為他們的各種舉動忍不住笑出來。像是錢晶為了實驗的不顧一切,大概就是個科學狂熱分子,燒壞實驗室也不為過。唐禮花宛若大姊姊的行徑以及千金小姐的裡設定,當他們借來大樓實驗真是一點都不讓人意外。還有熱愛數學卻跑去塔羅牌社講拓樸學,放任學生們做睡眠實驗。我覺得他不是不想管這些學生,而是認同學生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與探索世界的可能性。在青少年的故事裡,有些事情還要靠青少年自己解決。

另外女主角與瑞人兩人在樣品屋裡面實驗睡覺(真的只是睡覺,為了測夢)差點想歪的搞笑感,瞬間感受到人物頭上的三條線。整個故事應該很適合做成某種動畫,像是《富豪刑事》那樣放肆花錢幻化成華麗的茶會,應該會滿絢爛明亮的吧。雖然整個故事非常明亮,但真相卻有點晦暗,幸好作者留下了某種救贖。最後是一個令人遐想的結局,不過我很想知道這個社團如果繼續幫人探夢尋謎,會不會成為某種有趣的青少年人生指引系列,不知道作者會不會繼續寫下去。

很長的心得全文看這:https://twinsyang.net/archives/34346

北一喜多捕物帖【宮部美幸全新系列故事】

《北一喜多捕物帖【宮部美幸全新系列故事】》的書評

故事的過程有點憂傷,北一的師傅意外身亡,他只好離開門戶自力更生,並照顧著夫人。但努力的北一,與他的小夥伴喜多的友誼很真摯。從被撿來的孤兒,到即將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的北一,整本書或許可說是他的成長小說。故事中充滿江戶人情,卻也留有難以言喻的心酸與苦楚,幸好這是宮部美幸的作品,總是在最後會留有一點餘光與溫暖給我。很想看看這個故事的後續,想知道北一跟喜多這對搭檔,又會為這個街坊解決多少疑難雜症。書中也介紹了有趣的職業,想看看北一販賣的那些文庫,究竟是多麼風雅或是華麗。書中的夫人也是一絕,敏銳的心智與溫柔堅毅的性情,為北一帶來許多救贖,是令人嚮往的成熟女性呢!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