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人類已經擁有許多令人讚嘆的能力,但我們仍然對目標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總是感到不滿。我們的交通工具已經從獨木舟變成帆船、變成汽船、變成飛機、再變成太空梭,但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前往的目的地。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麼妥善使用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類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負責。
物理學家認為誕生宇宙的大霹靂是一個奇異點(singularity)。在奇異點之前,所有我們認知的自然律都還不存在,就連時間也不存在。所以要說宇宙大霹靂「之前」如何如何,是沒有意義的,也是無法理解的。而我們可能正在接近下一個奇異點,所有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意義(不論是你我、男女、愛恨)都即將變得再也無關緊要。在那個奇異點之後的任何事,都超出我們現在所能想像。
我們現在會使用主觀幸福感問卷,希望找出來我們主觀認定什麼時候有幸福感,而且認為找到特定的情緒狀態就是找到了快樂。但相反的,許多傳統哲學和宗教(如佛教)則認為,快樂的關鍵在於追求真我、真正瞭解自己。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的感覺、想法、好惡就組成了自己,但這是一大錯誤。他們感覺憤怒的時候,心裡想「我很生氣,這是我的憤怒。」於是這一輩子做的,都是想要避開某些感受,貪求另外某些感受。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發現,苦真正的來源不在於感受本身,而是對感受的不斷貪求。
佛教與現代生物學和新世紀運動的相同點,在於都認定快樂與外在條件無關。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見解在於:真正的快樂也與我們的主觀感受無關。我們如果愈強調主觀感受,反而就愈感到苦。佛教給我們的建議是,除了別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時也別再追求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心裡感受了。
如果我們從小到大就不斷被灌輸這些口號,很可能就會相信快樂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而是否快樂,當然是每個人自己最清楚。然而,這不過就是自由主義獨有的一個觀點而已。歷史上大多數的宗教和意識型態認為,關於善、關於美、關於何事應為,都有客觀的標準。在這些宗教和意識型態看來,一般人自己的感覺和偏好可能並不可信。從老子到蘇格拉底,哲學家不斷告誡人們:「認識你自己!」但言下之意也就是:一般人並不知道自己真實的自我,也因此很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快樂。佛洛伊德很可能也是這麼想的。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