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知道兩年、十年又或二十年後身在甚麼地方。然而,我們能夠知道的是,人在受苦,而痛苦的分擔能使我們邁步向前。 牧者的召命就是令多數客人相信這種向前的動力,以致他們不停滯,反而愈來愈渴想前進,堅信人類及其世界的釋放,終有一天來臨。
當「效法基督」不意味活基督所活過的一生,反而是像基督誠心真意地活祂的一生,來活你的一生,那麼,一個人就能有很多方式與形式來做基督徒了。牧者正是那個能夠促使這追尋成為真實的人,他不是站在一旁,扮作沒所謂的屏風或無私的觀察者,反而要成為基督活生生的見證,讓一己的追尋成為他人的幫助。
牧養事工就真的能夠成為永活真理的見證——那現在叫我們受苦的創傷,日後會向我們顯示,這正是上帝暗中展現新創造的地方。
基督徒羣體之所以是醫治的羣體,不是因為創傷治好了,痛苦減輕了,而是因為創傷和痛苦變成了新視域的窗戶和機遇。互相坦誠傾訴強化了彼此的盼望,互相分享軟弱變成了一個提醒,一股全備的力量正來臨。
藉著這共同的追尋,殷勤款待進而形塑了羣體。當殷勤待款建基於共同的認信和盼望,它便創造了羣體,就這樣,殷勤款待形塑了羣體。這共同的盼望接著引領我們跨越人類一體的界線,走向上主,上主曾召喚選民離開奴役之地,進入自由地土。上主的召喚模塑了祂的選民,這正是猶太——基督教傳統的精髓。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