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第799期 2024/05/29

5 / 4
  • 語言:繁體中文

鐵鏽城市翻身,迎來演唱會、台積
高雄魅力經濟學

百年港都扭轉老窮、污染,半導體、軟體都來了!
民主化後最搶眼城市轉型,它如何華麗重生?

【編者的話】精華地當綠地,如何改變高雄?

最近幾年造訪過高雄的朋友,一定有同感——高雄真的變了。

近二十年前,高雄打掉港與市之間的圍牆,揭開了城市翻轉的序幕。(見56頁)

高雄港的起與落,有如台灣經濟的縮影。在中國成為製造王國、深水港崛起後,這個從運香蕉起家的天然良港,排名就一路往下,亟需新生。

港市合一,亞灣區計劃啟動,市地重劃,有機會留下大片土地給公共建築、綠地,而非只是蓋豪宅。

高雄經驗的特色,就是以「價值導向的公共工程」,重塑一座城市的故事。

「價值」堆疊在細節。身為高雄人,資深記者蔡立勳形容,圖書館總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等美麗建築落成時,高雄人都有「自己也能擁有如此美好事物的光榮感。」

輕軌沿線,一站一站的地名,挖掘打狗歷史,喚起市民的記憶,原來「我們是百年城市。」

高雄的翻轉,也反映台灣民主時代中央與地方的新關係。

日治時期與民國初期,高雄都是中央規劃下的重工業城市。二十一世紀政黨輪替,政治人物一路選舉出身,有機會到行政院工作,民選地方首長與中央再也不是從屬關係,儘管中央還是掌握大筆預算,但兩者比之前更像伙伴關係。(見70頁)

公共建設只是高雄翻轉的支柱之一。隨著台灣成為全球先進製程關鍵地,南科與台積進駐舊五輕,產生聚落效應,讓傳統石化業有重生機運、高雄港新生。

總統直選後,舊秩序陸續鬆動,但許多新秩序並未完善。

國會改革,有更關鍵的議題

本期另一篇文章「國會改革」,點出「委員會中心制」才是亟需建立的改革關鍵。(見116頁)

最後,推薦六月初即將舉辦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專題。資深主筆黃亦筠描述,國際科技大老為了搶得話語權先機的較勁,令人莞爾。(見36頁)

她越洋專訪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談台積電與英特爾的競爭,值得搶先閱讀。(見40頁)

最後提醒雜誌訂戶,記得下載《天下》app,打電話開通全閱讀。Computex期間,《天下》將每日更新全球重量級科技大老的訪談,不要錯過。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