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11 個真實犯罪事件,看見人性的掙扎與傷痕
「以犯罪相關的理論來說,的確有『天生派』、『後天養成派』,但最終,有一個概念更接近我的想法——
那就是我們的個性與選擇,讓我們決定是要走方便的路,還是難走的路。」——周慕姿
在看到社會上發生的重大刑案時,我們可能會想:「這是離自己很遙遠的事、他們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人。」然而,在深究更多背景後會發現,這些犯罪者,他們就是我們身旁都可能出現的一般人,與我們有類似的生活圈與成長背景,但卻在某個生命的交叉口選擇了另一條路。
是什麼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周慕姿讀犯罪腳本》節目從心理學角度,討論犯罪事件中的人性,包含那天無法被理解的行為、他為何離不開內心的怪物,以及那個等待被挖角的黑暗心靈與傷口。
節目精選 11 個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從案件發生經過開始,到犯罪者或受害者的童年、性格養成,到他的行為展現。從這些故事中,也許能讓你更理解那些人性與心理的墮落或求生、悲劇性的掙扎,與你我都可能曾經歷過的深淵。並且了解到我們有沒有機會、不再重演這樣的「無可奈何」或「沒有選擇」?
《周慕姿讀靈魂腳本》Podcast 主持人、
《情緒勒索》、《過度努力》、《親密恐懼》等暢銷書作家周慕姿
推出眾所期待的精心力作聲音節目!
【節目內容】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11 個真實犯罪事件,看見人性的掙扎與傷痕
●約翰.李斯特滅門案|當假面形象已經無法維持,砍掉重練真的是一種選擇嗎?
●南韓攝理教|為什麼被侵犯的女孩們,會願意再去找其他的女孩進來?
●熊澤英昭殺子案|一個菁英家庭長大的孩子,變成父母眼中的「怪物」?
●東電 OL 殺人事件|白天是公司副處長,晚上是性工作者的雙面人生?
●迪迪・布朗夏爾謀殺案|她讓女兒從小裝病,以獲得大量捐助?
●「大學航空炸彈客」泰德.卡辛斯基|是什麼讓一個高智商天才,成為殘忍的殺手?
●座間九屍命案|那些孩子不是真的想死,只是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川口高齡夫婦殺害事件|是什麼讓一個青少年選擇殺害祖父母?
●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件|在情感中「被拒絕」為何會引發殺機?
●「賣火柴的小女孩」凱倫佩德利|她在一場火災救出全家後,反而變成縱火犯?
●木嶋佳苗連續殺人案|為什麼有那麼多跟她交往過的男性,後來都「自殺」了?
【為什麼要聽犯罪腳本?】
如果你也有過以下的想法......
只有壞人才會犯罪嗎?好人是否也會變成壞人?
你也害怕自己偶爾出現的暗黑念頭?
當自己感覺到傷害時,是否也只能傷害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