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桐豪、焦元溥、蔡珠兒 美味推薦
☆ 探訪世界各地的中國菜,邁向令人大開眼界、豐富心靈的旅程。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
《時人》雜誌、《紐約郵報》最佳新書,
《華盛頓郵報》、《經濟學人》、《書單》、《柯克斯書評》、《出版人周刊》、《舊金山紀事報》星級推薦
☆ 透過食物呈現文化差異,也見到文化融合。
☆ 透過全球各地中餐館的變化,呈現兩百年來全球政治的縮影。
☆ 獲獎紀錄片集《中餐館》(Chinese Restaurants)導演關卓中的著作。
☆ 美國亞馬遜暢銷書,讀者給予5星好評。
中餐館,是海外華人長久以來最顯著的文化標誌。
本書透過探訪全球各地中餐館,講述華人移民的生活故事及其歷史、文化與政治意涵。
海外華裔家庭經營的中餐館遍布全球各地,這些餐館的經營者有許多是勇於挑戰的移民,他們將廣式點心、客家菜餚和各種菜系的中式美食帶至世界各地,進而研發出諸多創意無限的在地化融合料理。只要往中餐館廚房裡看一眼,便會發現文化遷移與世界政治交織成錯綜複雜的歷史。從非洲到南美洲、印度到北歐,許多大城小鎮都有的「翠園」、「金龍」中餐館,與社會上各種現象及政治狀況密不可分,華人移民就在這些不同環境與勢力之下求生存,用食物與在地融合。
作者關卓中出生於香港、成長於新加坡、求學於日本及美國、居住在加拿大,曾在歐洲、中東、非洲、亞洲等地工作,會說三種語言以及兩種中國方言,有著多元文化的背景。他組織了製片班底,花費四年時間走遍世界拍攝《中餐館》系列紀錄片,在海外華人圈中尋覓美食與動人的故事,最終成就了一段南至亞馬遜、北至北極圈,總長超過二十萬公里的探索之旅。
本書是這趟旅程的深入紀實,述說數十位全球各地中餐館的創業者、廚師、員工和夢想家的故事。描繪了存在於每個華人社群中、每位離鄉背井的海外移民心中的奇妙矛盾感,他們如何保有強烈的文化及身分認同,如何融入或被排除於他們所在的新環境的社會結構,但同時能讓他們賴以生存的中餐館完美適切地融入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環境裡。
本書是一本景色壯麗、帶著冒險和意外發現的無畏遊記,
是描繪全球移民的活地圖,也告訴我們一頓美食總會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
作者簡介
關卓中(Cheuk Kwan)
生於香港,在新加坡、香港、日本度過年少歲月。獲加州柏克萊大學系統工程學碩士學位後,在美國工作數年,於一九七六年移民至加拿大,服務於資訊科技領域長達二十五年。現居多倫多市。
自幼即不斷在多國間遷徙的生活經驗,讓他很早便領略周遊世界的樂趣,結識不同國家的人,也通曉多種語言,包括英語、日語、法語、粵語、中文。
定居加國後積極投身社會運動,推動亞裔人士平權。一九七八年與朋友共同創辦《亞裔加人》(The Asianadian)雜誌,旨在介紹、推廣亞裔加拿大人的藝術、文化與政治。翌年因加拿大電視台播出對華裔加人帶有種族偏見的不當報導,曾協助帶領爭取華裔加人平權的社會運動。
一九八八年於紐約大學進修電影製作,後成立「帝須電影公司」(Tissa Films),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基礎,結合對美食和旅行的熱愛,探究華人流徙世界各地後發展出的文化,完成《中餐館》系列紀錄片(Chinese Restaurants series),包括:〈流徙之歌〉(Song of the Exile)、〈島國情懷〉(On the Islands)、〈天涯三洲〉(Three Continents)、〈拉丁情愁〉(Latin Passion)、〈邊境無疆〉(Beyond Frontiers)等五部影片。
本書是作者的回憶錄,也是走遍十六國的遊記,他以這些國家中餐館的廚師、勞工、創業家與夢想家的故事,繪成一幅繽紛動人的世界華人地圖。
譯者簡介
張茂芸
譯過書、新聞、字幕、文案,和許多難以歸類的文字。獲澳洲口譯暨筆譯檢定機構(NAATI)認證。譯作包括《如何聆聽爵士樂》、《半場無戰事》。近期譯作為《藝術這樣看》、《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