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太長,終身險太沉重
我的保單縮水了
實支實付爆停售潮,終身險將貴到買不起
保險業60年最大變革,保戶、股民都受衝擊
保單頻改版,85歲後保障消失,未來怎麼辦?
投保心法 3張試算表、4大建議,迎戰漲價時代
編者的話
三件大事,台灣走向「重塑」
翻開今年首本《天下雜誌》,讀者一定會發現,我們的字體放大了。因應當代人用眼趨勢,放大字體在編輯台討論多年,終於定案。保留思考的天地留白,文字再精煉,希望讓紙本閱讀更為愉悅。
這讓我想到最近學到的一個英文字:reinventing(重塑),與轉型這個動詞不同,重塑代表,知道方向後,確認目標,找出方法,持續不斷精進與改善。
「重塑」正能把本期三大專題一言以蔽之。
一月十三日台灣第八次總統直選,將選出新領導者,這是今年全球最早開獎國家之一,也最被關注的一場選舉。不論誰當選,塵埃終將落定。(見18、26頁)
撇除惡質攻擊,民主選舉每四年一次的翻攪,最可喜之處,是台灣困境會被攤在陽光下。當選只是開始,重塑台灣才要起步。
保險變革,不能再靠保單賺錢
不只是選舉,關係全台保戶與業務大軍的保險業改革,遊戲規則已大致底定。(見58頁)
幾乎所有金融老將都告訴《天下》,這是保險業六十年來的最大變革。如果口袋不夠深,投資紀律、保單、業務員轉型沒處理好,金融家族將可能慘遭滅頂。
對保戶而言,不能再閉著眼睛拿保單當銀行定存;也不能再寄望,投保後住院賺錢。但同時間,科技讓許多過去買不到保險的弱體族群,能靠健康管理買到保單(見70頁)。許多新觀念、新商品,頂尖業務員的轉型故事,封面故事一次讀完。(見82頁)
第三個重塑,則攸關所有製造業。向來引領全球ESG標準的歐盟,趕在聖誕長假前,公布「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將過往供應鏈善待勞工的「人道加分題」,變成「法律必考題」。已被蘋果、思科點名為「強迫勞動高風險國」的台灣,不能不直面這個變化,若違規將無法出口。(見88頁)
不只法規,網路資訊發達,加上少子化,日韓開移工大門,移工更有勞權意識。(見98頁)
曾在《四方報》開專欄的「逃跑外勞」范草雲,回越南後轉身開了人力仲介公司。去年底,她派兒子帶著要求返還勞退金的連署書,遞交台灣勞動部。
最後推薦最新上場的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專欄。他雖是經濟學者,但雜學法律、人口、科技等多元領域,將其融合,自成一家。(見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