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越現場》貿易戰5年總體檢,直擊最大贏家
搖擺的鑽石:東協
不選邊站、通吃中美
東協成為世界爭搶的鑽石
越南升級要做半導體
泰國狂吸中資與人才
圖解 各國竹子戰略多頭賺
教戰 台商因應「四角貿易」
編者的話
貿易戰、以巴戰,世界的質變
如果以二○一八年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調高中國進口商品關稅為起點,中美新冷戰迄今已約五年。五年來,貿易戰延伸為科技戰,自由貿易被經濟韌性取代,新世界秩序已然形。
東協,顯然已成為這一波中美都想揣在懷裡的鑽石。(見70頁)
與美國大力在背後扶持的印度不同,東協在中美間搖擺,卻吸引各國企業到越南搶地,最能具體呈現新供應鏈的全貌。
東協吸引最多外資的是金融中心新加坡,而製造業投資兩大重鎮就是《天下》團隊本次前進的越南與泰國。(見84、94頁)
弔詭的是,「中國加一」的結果,中國反而從身為最下游的世界工廠,變成中游零組件輸出地。原本「台中美」的三角貿易,現在發展出不同排列組合的「台中東美」四角係。不論是投資或貿易,中國與東協的經濟關係反而更緊密了。(見77頁)
紅鏈與台鏈的競爭,從中國境內,各行各業都延戰到東南亞。東協各國的企圖心被拉高了,人工早已不便宜,經濟、外交、政治、社會都產生微妙質變。
物價難降,台灣景氣變數
不論是薪資上漲、自動化、分散投資,就連台積創辦人張忠謀都直言,未來挑戰只會更嚴峻。新供應鏈都意味著更高成本,物價很難降回過去。
以美國為首,我們將迎來更長的四%利率時代,不論歐美企業融資、民生消費,這將是台灣景氣復甦最大變數(見64頁)。以巴戰爭是否捲入伊朗這個產油國,已成油價最大變數。(見56頁)
本期第三大主題就是以巴戰爭,兩國領導人曾因簽署奧斯陸協議,終結二戰以後紛擾,而拿下諾貝爾和平獎。但閱讀專欄作家陳文茜逾四千字長文,才了解協議後,依舊紛糾纏的歷史。
和平必須是長久追求,不能只靠英雄,更需要集體意志。哈瑪斯發起戰爭禍及平民,手法殘忍;而以色列分裂的內政,導致錯判局勢。終至於此,更值得政治社會愈來愈兩化的台灣,深究警惕。(見20、24頁)
最後推薦新專欄「AI與人才」,由台灣第一位研究AI大型語言模型的前Google台灣區總經理簡立峰口述,負責AI報導的資深記者林以璿整理執筆。這一波生成式AI讓電腦腦,脫離電子計算機的陽春功能,掀起第三波網路革命。最根本的顛覆,就是可能讓人大腦停用,學習外包,直接衝擊教育、職場。
過去一、兩年,簡立峰密集讀最新論文,深感這波大潮來得急又快,教育與人才培育將是衝擊第一線。此專欄將每期刊登,破解AI誤區,提出具體解方。首篇的叩問是,無不知的AI,是最好的老師嗎?(見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