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 年休閒漁業開始發展至今,已建立起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例如海釣、塭釣、展示館、魚貨直銷中心、多功能漁港和遊艇碼頭等;多種漁業體驗活動,如牽罟、石滬、定置網、魚塭抓魚和水產加工等;其他如生態旅遊、遊潟湖、海上作業參觀、漁村民宿、漁業技藝、魚食烹飪及食魚教育等,都在不斷地發展中。這些休閒漁業項目不僅豐富了臺灣的旅遊體驗,同時也有助於保護和傳承漁業文化,讓遊客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臺灣的海洋資源和歷史文化。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早期推動休閒漁業的目標已經達成。過去的規劃只是階段性的目標,然而,若想持續帶動休閒漁業的發展,需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進行調整和創新。考量臺灣有限的土地和面積,若能以國家整體發展為目標,跨部會合作並站在對國家有利的立場,政府可領導前瞻性的規劃、協調與分工,並在法規和資金方面提供支援,逐步促成周邊地區的觀光發展,進而創造全新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