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廢除中醫」的時代:近代傳統醫學知識的變與常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6267157787

‧一場廢除中醫的風暴,颳起時代的反動與不安

1928年,國民政府衛生部正式成立,大力推動衛生的現代性。根據該部組織法,設立「中央衛生委員會」,以之作為衛生決策的議決機關。當時擔任委員者,無一具有中醫背景,顯示傳統中醫在國家進行現代化時所面臨的危機。第1屆委員會於1929年2月23日在南京召開,會議上以「中醫妨礙全國醫事衛生」為理由,提出四項針對廢除中醫之提案,統稱為「廢除中醫案」,其目的在於採取漸進手段來限制中醫,最終達到完全消滅中醫的目標。

‧從中西論戰到中西合璧

回眸歷史,即將邁向95週年的「廢除中醫案」風波,訴說著中醫近代史的發展,可謂篳路藍縷、步步艱辛。從在醫藥界的「失語」,逐漸流失其本體知識,爾後峰迴路轉、搖身一變,到現今中醫藥已站上國際舞臺。我們可以在大醫院和小診所,看到中醫的身影;我們可以服用臺灣清冠一號來對抗對凶狠的新冠肺炎,不用擔憂西藥之不足,這些歷史發展豈是僥倖所能獲致?探索這段由低谷爬起的歷程,實為傳統中國文化與技術發展史上,少數能抗衡西方文化衝擊的實例,也是最能彰顯民國史多元「現代性」的史學論題。

‧醫療史的新解方

多數中醫藥從業者或醫史研究者,對該案都不陌生,但我們卻缺乏一本對該論題深入探究的學術專書。本書邀集兩岸學者共同撰稿,一同來關心近代中醫的發展,重新梳理中醫存廢與醫界論戰的故事,並拓展論述廣度,分析醫者和文獻、藥品與技術、民間手抄本等幾個重要論題,以豐富中國醫療史的整體研究。

作者簡介

皮國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史學方法、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

著有《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2008)、《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2009)、《「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2012)、《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2016)、《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2019)、《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2019)、《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2020)、《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2022)等學術專書,並主編論文集和教科書數本,發表期刊論文、專書篇章等80餘篇。
魯萍 

  蘇州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張孫彪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

王珂

  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劉士永

  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

王尊旺

  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

張田生

  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陳光華

  陳光華中醫診所院長

游智勝

  長庚大學中醫學系副教授
  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吳國聖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曾宣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兒科主任

張亮亮

  福建中醫藥大學醫史文獻學科講師

李健祥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兼任副教授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