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主播蘇郁翔,以極具現場感的聲音表現,帶領我們探訪十一處台灣獨有的水邊風景。也以此為出發點,尋找專屬於海島的歷史與未來。
「這不只是本台灣傳統漁法的紀錄,也是本漁法文化的旅遊手冊」
----
★ 11條與水共生的漁法體驗行程
★ 現存完整體驗漁法清單
被海洋擁抱的小島台灣,自古因多元自然環境而孕育出眾多賴以維生的捕魚記法,金山磺港的蹦火仔、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澎湖的雙心石滬、日月潭邵族的浮嶼,雖然這些傳統漁法文化隨著時代改變而逐漸被更便利的捕魚方式取代,但也因其獨特性而成為各地區的代表文物,甚至登上國際知名雜誌封面,吸引許多外籍旅客慕名前來朝聖。這些被我們逐漸忽視的文化,其實都是別人眼中珍貴的寶石。
我們集結沿海及淡水漁法之精華,呈現全台各地11種傳統漁法,將之分為島東、島西、島中央及離島等區域,透過精彩的文字、照片,帶領你認識我們所擁有的傳統漁法文化;從漁人的日常出發,帶領讀者探索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在閱讀的同時,也不妨背起行囊走出戶外,深入台北之外的地區,跟著本書繞行全台一圈,體驗台灣之美!
==========
授權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錄製單位:鏡好聽團隊
【作者簡介】
行人文化實驗室/企劃
通常我們是一間出版社,但更常我們在做一些實驗,例如,假裝我們也是作者。用打群架的方式,找到一個目標對象(議題/主題),再找來一群堅強的夥伴(採訪/攝影/設計......),我們不被時間牽著鼻子走(所以不是定期出刊),我們只在乎打一場有把握的勝戰。為議題/主題找到新的觀點、思考方式、甚至是讓它延續與存在的可能。過去作品有《活字:記憶鉛與火的時代》、《咆哮誌:突破時代的雜誌》、《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透明的記憶:感受日常玻璃的溫度》、《成材的木,成器的人:台灣木職人的記憶與技藝》。
【主播簡介】
蘇郁翔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目前為自由接案者,有演員、模特兒、配音等經歷。於2020年加入【鏡好聽學院】擔任聲音主播,投入有聲書錄製。在鏡好聽的有聲書作品有《老雜時代》(遠流)、《火來了,快跑》(寶瓶文化)、《Ring of the Day》《延平北路十段再進去的李姓人家》《致命登入》《孀怨【往生咒之一】》《陰魄【往生咒之二】》《不能被老師發現的霸凌日記》(鏡文學)、《小島捕魚:台灣水邊的日常風景》、《小島製帚:台灣清掃的日常風景》(行人文化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