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雜感 × 景致描繪 × 山居歲月
彷彿來到異世界的聖地,沒有厭倦的時候。
太宰治為什麼說:挺立的月見草跟富士山很相襯?
大島亮吉如何回應「在山中遭遇危險是登山者的命運」?
小島烏水和好山運男人一起踏上閃耀著新雪的山巔:
「冷是很冷啦,不過這景色還真是壯觀……」
愛山勝過一切的登山家、
曾經在山裡獲得療癒的作家,
他們寫出山的魅力,
以及在面對痛苦、與死亡相伴的時刻,
山如何讓人重拾希望。
【重點介紹】
說到日本的山,最高峰三七七六公尺的富士山,總是第一個被提起,日本近代文學家不乏以富士山為背景的作品,《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也不例外。話說,在一段陰鬱苦悶的時期,為了轉換頹喪的心情,他毅然揹起背包,來到了御坂峠的天下茶屋Long Stay三個月,這裡可是觀賞富士山美景的絕佳位置,至今人氣不減。不過一開始太宰治可是相當不情願要與富士山面對面的生活呢!隨著幾個月的休息調養之後,富士山的身姿不再令他煩躁,在他眼中有了不同的意義,也開啟了生命中精神狀態最為寧靜平穩的階段,並將他的創作再推上高峰。收錄在本書的傑作〈富嶽百景〉,文豪娓娓道出這段難能可貴的心路歷程。據說時至今日,天下茶屋仍保留著太宰治撰寫〈富嶽百景〉時的那張書桌作為紀念呢!
日本阿爾卑斯山也不讓富士山專美於前,是位於日本中部的飛驒山脈(北阿爾卑斯)、木曾山脈(中央阿爾卑斯)、赤石山脈(南阿爾卑斯)等的總稱。近代登山(alpinism)的概念傳入日本後,包括小島烏水、木暮理太郎、辻村伊助、早川鮎子等日本的登山先驅者,以及天才青年登山家松濤明、大島亮吉等,他們受到山的吸引,不畏險峻,自我挑戰,在這裡留下了足跡,同時也留下了攀登高峰的深刻思考和珍貴的文字記錄。在本書收錄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們對登山的熱情和深植於靈魂中的愛山之心。
這本登山紀行合輯,共納入日本七位職業登山家、六位近代文學家的十六篇作品。包括以高山四季風景、地形、溫泉、植物為題;以日本阿爾卑斯山脈槍岳、穗高岳等為題;以世界文化遺產、藝術創作的泉源富士山為題。若是暫時不打算登山,何不先翻開本書,領略登山帶來的感動。
【專文推薦】
廖秀娟(元智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博士)
作者介紹
|木暮理太郎(1873-1944)
登山先驅者之一,曾任日本山岳會第三任社長,愛山勝過一切。向世界介紹了日本阿爾卑斯山系和秩父山脈的魅力,發表山的研究和文章。對登山界深具影響,著有《山的回憶》。
|松濤明(1922-1949)
被喻為天才登山家,十歲開始爬山,十五歲完成冬季日本北阿爾卑斯山攀登。此後不斷刷新攀登紀錄。代表作《風雪中的緊急露營》為遇難時所撰寫的日記與遺書集結出版。
|石川欣一(1895-1959)
記者、隨筆家、翻譯家。曾任每日新聞社出版局長,喜愛登山,著有《可愛的山》。曾於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電影《茶泡飯之味》中參與演出。
|辻村伊助(1886-1923)
園藝家、登山家。曾加入日本第一個登山組織,踏上日本阿爾卑斯山系。在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中去世。著有登山名著《瑞士日記》。
|高村光太郎(1883-1956)
日本著名的詩人及雕塑家,父親高村光雲也是知名雕刻家。與西畫家長沼智惠子結為連理。著有《山之四季》、《智惠子抄》等作品。
|芥川龍之介(1892-1927)
日本知名小說家。經典之作有《羅生門》、《地獄變》。日本有以他命名的文學新人獎「芥川賞」。
|早川鮎子(1936-1967)
登山家,是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登山者田部井淳子的登山伙伴。早川在一次冬季攀爬谷川岳岩場時為拯救隊友不幸墜山去世。
|大島亮吉(1899-1928)
登山先驅者之一,在日本阿爾卑斯山系留下了足跡,也是谷川岳岩場的開拓者。於前穗高岳攀爬中墜落喪生。翻譯多篇西歐登山技術及理念,帶動登山思潮,個人著有《山》、《先蹤者》。
|太宰治(1909-1948)
小說家,「無賴派」代表人物,厭世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經典作品有《斜陽》、《人間失格》等。
|小島烏水(1873-1948)
登山家、紀行作家、冰河地形研究家,成立了日本山岳會,被尊稱為日本登山之父。
|近松秋江(1876-1944)
小說家、評論家。作品以取材自身經驗的私小說為主。
|若山牧水(1885-1928)
和歌作家,酷愛旅遊,推動了自然主義文學的短歌創作。出生地宮崎縣設有「若山牧水賞」,頒給短歌文學的傑出貢獻者。
|坂口安吾(1906-1955)
小說家、「無賴派」文學代表之一。著有《墮落論》及《白癡》、《盛開的櫻花林下》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