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別再光說不練 拒絕畫地自限
文.《換日線》季刊執行主編林欣蘋
疫情肆虐下,出國留學一度遙不可及;如今隨著防疫政策逐步鬆綁,海外留學的大門又再次敞開!
《換日線》首次為讀者獻上「留學指南」,盼望能為每一個嚮往世界、熱愛學習的你在後疫情時代指路。
經濟不是問題,年齡不是距離
《換日線》標語中的「大膽走出去」不只是口號而已,作為媒體,我們希望在擘劃願景的同時,也盡可能地提供可行的實踐方法與建議。而我們發現每每談到留學,多少還是會聽到「留學生家裡一定很有錢!」的偏見,或者擔心「我這個年紀了,還能留學嗎?」的質疑。其實只要有心,單純的資源或年齡都不是問題,本刊將提供「不用自費也能取得學位」的真實案例,還有打破社會刻板印象、活出自己人生時程的親身分享。
後疫情時代:重拾夢想的好時機
根據教育部統計,過去 10 年來,海外留學人數節節攀升,至 2019 年達到新高;但自從 2020 年疫情爆發以來急遽下跌,2021 年雖稍有回升,人數依然大不如前。探究背後原因,除了擔心染疫,以及各國的邊境防疫政策可能影響簽證核發之外,無法在疫情下充分體驗留學生活也是一大主因。
猶記得疫情剛爆發時,我們收到了不少讀者投書,分享各自在疫情下的困境與抉擇,有人選擇放棄留學、優先就業,有人雖已拿到 offer 但決定延後入學(當時亦非所有校系都允許延後),有人在海外度過了好一段幾乎足不出戶、只能視訊上課的日子,也有人剛畢業準備就業,便面臨異鄉去留的掙扎。
時序來到今年,隨著各國疫苗覆蓋率提升、防疫政策放寬,「與疫情共存」漸漸成了新日常,校園生活也有了新的面貌。在這本季刊中,我們邀請到經歷了這段前後轉換的作者現身說法,分享留學現場實況。當然,疫情下留學多少會經歷一些不便;但特別要強調的是,目前各國的留學日常,普遍已經和疫情剛爆發的前兩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學漸次恢復實體課程,利用假期旅行也不再是奢侈。更甚者,許多國家在歷經疫情等跌宕後,此刻需才孔亟,紛紛推出針對國際學生的留才政策。如果你出國留學的動機和目標之一,便是進入跨國職場、畢業即在當地或海外其他國家就業..今年或許就是你重拾留學夢的最佳時機。
熱門選項之外的新興機會
最後,我們也將帶你探索在臺灣傳統熱門留學國家如美國、日本之外的選項,包括留學人數在疫情前持續成長的韓國與德國。你或許會擔心自己的第二外語能力,尚不足以在非英語國家讀書乃至取得學位,但其實兩國都有英語授課學程,讓你可以在選擇英語修課的同時,一邊精進自己使用當地語言的能力。此外,新加坡大學同樣提供英語授課,雖然「留星」的臺灣學生向來不多,但其堪稱「東南亞核心」的區域角色以及一定水準的高教品質,均在國際享有一席之地。
本刊唯一的遺憾,是任憑留學面向再多元、海外世界再豐繁,季刊終究篇幅有限,許多國家、學程與故事無法盡錄。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讀者,歡迎至《換日線》網站,參考同名數位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