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好聽主播徐壽柏,以聲演繹做工之人的勞動及悲喜,以及那些工地現場不為人知的拚搏、掙扎與浮沉。
徐壽柏的聲音彷彿帶著一絲世故與老成,像是某個下工的夜晚與你娓娓道來在工地的所見所想。他引領聽者抵達為生存奮鬥的現場,將故事中一個又一個沒有名字的人,化為活生生的實體。
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幾乎都是收入穩定的人。但一個人只是想活著,謙卑和努力地活著,這難道不值得尊敬?
僵硬變形的關節與水泥咬手的潰爛,從沒痊癒過;隔著圍籬的冷漠歧視,和圍籬內的直接壓迫;幾瓶維士比、一管注射針、一個小藥瓶……他們只能無奈認命,這世界卻不能棄之不顧。
底層之下的底層,剝削之中的剝削。一個青年監工的批判與關懷,那些心疼他說不出,所以他寫下來。
有時他是有點皮,但重情義、對身邊人不離不棄的工地八嘎囧。有時他是入了行就註定活不過七十歲的電焊工,走時帶著盲眼和爛肺。有時他是外籍移工,被體制漠視及壓榨,廉價又耐操,他的名字就是身上背心的數字。有時她是師傅身旁備受尊敬的工地大嫂;或者默默吞下輕視跟排擠的外配。有時,他們是高舉著建案廣告牌一整天只能賺四百元的看板人。
工地現場有如被遺棄的世界邊緣,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在此掙扎求生,心知肚明再怎樣拚搏也翻身無望。權力者毫無憐憫地欺壓,大眾帶著優越的想像遠望──反正「偏見」的標籤已輕鬆貼上了,又何必費心?
林立青擔任建築監工十餘年,這些階級不公與扭曲對待不斷在眼前搬演,自己卻無能為力,連淚都早已流不出。終於藉由這本書,他將心中的巨大無力感化為一記憤怒直球,奮力投向社會,他要為生命中所有認真活著的小人物找回存在的真實,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真正被視而為「人」地尊重。
【本書特色】
◎第一本由建築工地的第一線「現場工程師」書寫,做工者的生命紀實故事。
◎攝影師攝下工地師傅日常群像,以彩色、黑白照片穿插設計,重現《人間》雜誌般的時代光影。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奮,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他們值得擁有尊敬。我們既然知道以一個人的經濟條件去斷定其社會階級以及地位是錯的,並且深惡譴責,那又為什麼不改變對他們的看法呢?
◎林立青:「我最後想再說一個故事:我在寫作當下已經將真實的人名隱去,地點也做了變更,但完成後我卻發現,無論怎麼更換這些地點、季節或是人名,總會不經意地又影射了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人。我對此感到無奈。如果你發現書中的人名和場景有所雷同,請哀矜而勿喜。」
================
授權出版社:寶瓶文化
錄製單位:鏡好聽團隊
【作者簡介】
林立青
一個市場養大的孩子,如同台灣人的生產履歷般,照著考出來的分數選擇學校,照著這樣的模式一路讀完了私立科大。畢業後拿著文憑進了工地,就在工地現場從事監工至今。
現實專長為搬弄、造謠和說謊,用來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編織的謊言能夠吸引憐憫,搬弄而成的印象可帶來同情,造謠之後好求取寬容。如此而已。
會寫作的原因只是想找回真實,因為多次祈求仍不可得一個不需說謊的人生後,唯有文字是最好的卸妝品:將平日堆疊在自己和周遭人的謊言謠言一句句抹去。留下一個完整如初,卻又無法訴說感受的現實人生。
我躲在文字之中,對自己說話。
【主播簡介】
徐壽柏
畢業於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為一名劇場工作者,長期與桃園劇場圈合作,在鄰家男孩的外表下,呈現出優雅的質感。於2020年加入【鏡好聽學院】擔任聲音主播,投入有聲書錄製。目前在鏡好聽的有聲書作品有《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鏡文學)、《做工的人》(寶瓶文化)、《如此人生》(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