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Design 09月號/2022 第144期

4.3 / 4
  • 語言:繁體中文

另一種旅行
Life ’s a Short Trip

在這一期的採訪中獲得許多金句,其中一位受訪者的回答令 人印象極深:「 盡可能地在這裡享受過程就好,太在意的時 候,反而會因為太刻意而沒辦法享受,而享受是更具有深度 的。」

享受包含了兩個概念,一個是高度專注於當下,其二是能開 放自己讓新體驗進入。「 享受 」代表了善用每一個生命賜予的 機會,以最大程度為創作做出潛移默化的貢獻:總有一天它會 浮現,成為靈感與養分。意味著,小心翼翼,深刻走心,大 膽開放,經驗一切,並在這之間捏著一條微妙的平衡界線。

其實享受新的經驗,也是在享受現在的自己,同時尋找那個 尚未成就的,這個過程的最佳體現形式,就是旅行。

這次秋季號主題回到旅行,旅行的意義在當代顯然已經完全 改變,一年前我們也很難想像這可以是一種工作模式:不需要 每天進辦公室打卡,在家裡依自己的作息完成工作。後疫情 的現在,大家發現其實只要溝通確實,有筆電、有手機,隨 時都能執行任務。雖然台灣限制外出、work from home 的 時間只有幾個月,但多數的歐美國家在家工作已經超過兩年 多,許多人開始開著露營車前往戶外曠野過生活,不只轉換 心情,也避開人群傳播的疑慮,因而出現了Staycation 以及 Workation 兩個新字。

工作旅行Workation 結合「 Work 」和「 Vacation 」,可能去 某個地方旅行度假,但同時繼續工作,除了轉換辦公的場所, 也享受度假氣氛,例如日本星野集團在土浦的BEB5 本來就是 一個以單車愛好者為主題的據點,疫情下順勢打造成行動辦 公室並推出Workation 方案,移動工作正式成為一種旅行方 式,這種國內的數位遊牧,其實也就是Staycation 的精髓。

旅行是「 去把自己丟到一團未知 」中,觸及本質。為什麼「 未 知 」可以幫助我們回到本質?因為處理已知,用的是過去的 經驗,面對未知,才有機會做出新的反應;遊牧者們都懂得在漂浪中,在人生的高低裡,先鎖定自己的座標,有意識地隨 亂流起伏,因而隨時有力量,再度迎向後來精彩的浪。而未 來的浪也是未知的。

在造訪台東、花蓮、恆春幾處停留之所,發現喜歡自己的生 活方式,就是一切的源頭,以此長出生活,長出品牌,長出 信仰或哲學,長出生命。持續嘗試,不斷調整就是自我探索, 人生到了哪個階段,應該要停止自我探索呢?答案應該「 從 不 」吧。渴望做改變生命的事,喜歡還沒有發生的事,讓許 多轉變發生在自己的旅行中,這些遊牧者們幾乎都是如此。

要前往哪裡?帶什麼紀念品回家?又或許不帶任何目的,單 享受每一個不期而遇,隨遇而安,這一切都只有出發才知道。

主編 Stanley Kuo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