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農莊【獨家首度收錄歐威爾文章〈我為何寫作〉、原版被迫刪除作者序〈新聞自由〉】

Animal Farm

4.6 / 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3846857
  • 頁數:144 頁
  • 出版日期:2022/04/27

《時代雜誌》評選百大不朽小說

美國現代圖書館評選百大最佳小說

入選大英百科全書《西方世界偉大著作》選集

※收錄原版作者序〈新聞自由〉※

歐威爾「不識時務」的當代政治批判

如果自由真的具有意義,那就是說出他人不想聽的話的權利。

※繁體中文首度加收※

1947年歐威爾文章〈我為何寫作〉

一代文豪的寫作養成記

只要欠缺政治目的,我創作出來的書籍往往了無生氣。

《動物農莊》是喬治.歐威爾「第一本嘗試結合政治與藝術的文學作品」。

◆為了平等的革命,最後卻淪為一群豬的權力遊戲◆

「獲得自由的那一天。我們要為了那一天奮鬥,即使撐不到那一天來臨……」

◆噤聲之下亦有訴求◆

因英國、蘇聯政治場上見不得人的黑暗,喬治.歐威爾發現書籍往往遭到審查,甚至不得出版。

在誰都不敢開口的年代,《動物農莊》揭露了蘇聯革命的真相,諷刺當時的國際政治局勢。

◆剖析自由與平等的偉大著作◆

「歐威爾鄙視『向當權者折腰的本能』。他堅信大家要有勇氣,即使面對看似無法戰勝的力量,也要保護自己的價值觀。人們應該學著批判性思考與評論,不要把自由視為理所當然,並爭取人民自治的權利,在所不惜。」――《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

作者簡介 |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

喬治・歐威爾,本名艾瑞克・亞瑟・布雷爾。一九〇三年生於殖民時代的印度。在英格蘭就讀寄宿學校,那時便察覺到毒害英國社會的商人階級歧視,漸漸發展出對權力使用與誤用的敏感。一九二一年歐威爾從伊頓公學畢業並加入緬印皇家警察,他後來評論道:「要痛恨帝國主義,就得先成為其中一員。」在緬甸的歲月對他影響深遠。五年後他辭職,宣布要成為作家。

歐威爾當時身無分文、以洗碗工為生。出版《巴黎倫敦流浪記》(1933)、《緬甸時光》(1934)、《讓葉蘭飛舞》(1936)後,西班牙內戰爆發,他與新婚妻子加入反法西斯的民兵團。之後陸續創作《往威根碼頭之路》(1936)、《向加泰隆尼亞致敬》(1938)、《鯨腹之中》(1940)等。之後五年,他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論壇報(Tribune)等媒體,辭職後以精彩的諷刺作品《動物農莊》(1945)一炮而紅,並完成他的代表作――經典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1949)。

一九四五年喪妻後再婚。歐威爾感一九五〇年去世,死於肺結核,享年四十六歲。

譯者簡介 |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譯作包括《人生太重要,重要到不該嚴肅論之:王爾德妙語錄》、《草葉集:惠特曼詩選》、《讀報人》、《裝幀師》等。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