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4.8 / 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6267063101

為什麼(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好像是偽君子?

人人在談到心中視為神聖的目標時,都盲目得無法視物。

▲人類的道德、正義感從何而來?

▲道德的多樣化為何這麼容易就讓一群好人分裂成幾群互有敵意、又不想相互瞭解的群體?

▲自由派和保守派心理特點與道德觀有何不同?為何右翼政治人物具有先天優勢,能烹調出選民喜愛的菜餚?

▲身處由政治與宗教所引起的兩極化世界,我們可否運用心理學技巧去掉自己眼中的「正義」之刺?

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得自以為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造成二元對立的分裂局面。政治與宗教就是兩大角力場,人們相互打鬥,彷彿世界的命運有賴我們這方贏得每一場戰役。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我們的心智一分為二,理性的騎象人就是要服侍情緒的大象,騎象人為大象直覺噁心或神聖的事物編造出各種論據理由,從而做出道德判斷。什麼才是合乎正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德的基本原則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關懷、公平、忠誠、權威、聖潔與自由,組成世上林林總總的「道德母體」。道德母體相近的人走在一起,形成團體,我們先天既是自私的黑猩猩,但同時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蜜蜂,為保蜂巢擊退入侵者,犧牲小我也在所不惜。蜜蜂般的天性促成了利他主義、英雄主義,也帶來了戰爭、種族屠殺⋯⋯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得看不清事實。本書以神經科學、遺傳學、社會心理學、演化模型等最新研究結果,闡釋人類難以和睦相處的原因,進而幫助我們瞭解自身的侷限與潛力,放下道德主義標準,運用心理學技巧,分析人世間這場遊戲。我們都該心知,自己不過是個自以為是的偽君子。

作者簡介

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

美國知名社會心理學家、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倫理領導學教授。一九九二年獲賓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多年。著有社會心理學長銷經典《象與騎象人》及近期暢銷書《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並參與共同編輯《心盛:正向心理學與幸福生活》(Flourishing: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Life Well-lived)。

譯者簡介

姚怡平

臺灣苗栗縣人,政大英語系畢業,蒙特瑞國際研究院筆譯碩士。自由譯者,主要從事書籍翻譯與軟體在地化,譯作多本。若說書籍翻譯有如剷雪,軟體在地化就有如拔蘿蔔。有時剷雪有時拔蘿蔔,兩種勞動方式替換著做,日子比較有意思。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